百万孝子过大江
(2011-11-01 02:02:31)
标签:
杂谈 |
分类: 这个可以发 |
中国伦理学会,打算在五年内,为中国培养出百万小孝子。
我觉得这个誓,发得过于毒了。因为,培养百万小孝子,对于百万之外的其他亿万中国孩子来说,是一种不公平。如果我是那亿万中的一员,我就要问:这么好的事,为什么不培养我?态度应该好点,显得我具备被培养的条件——求求叔叔阿姨大爷大妈,把我也培养了吧。
但是,我不希望中国的孩子,还有这样的天真,还会相信这是毒誓而不是谎言。而作为更多的、已经长大了的中国孩子,我更希望他们看出,这谎言的背后,还掩藏着纳粹一般的造人的逻辑——就像克隆术那样,批量生产被需要的人类,哪怕他(她)是孝子。我记得,这样的人类生产,一般被认为是反伦理的。
然而这个“工程”,就在2011年10月30日启动了。负责制造这百万小孝子的工人告诉我们,他们有足够的信心,用“百日培养,三年跟踪,长期帮助”的模式,保质保量完成这一生产任务。这种底气,我当然是认同的,其实我在2011年10月31日得知此事的时候,就在心里轻轻地替他们宣布了——工程圆满成功。假如再给我一个机会,我还会发挥预见性,宣布工程必将提前胜利完成。
没有农民就是搞形式主义。这是深圳对广东省农民运动会的答复。援引到这里,也可以适用——制造百万小孝子,都是形式主义。在这里,关键词是形式主义。而比较运动会,这回降临的,可是实实在在的运动了。救救孩子——成了被剽窃的标签。
孝道,对于羞于启齿的中国文化来说,大约算是唯一可以拿得出手的一件宝贝。甚至,它还是一件聊以护体、刺人短处的利器。这样的德行既做成了珍玩,就需要深藏不露,只偶尔拿出来亮一下骚。然而大约是藏得太久,披灰带锈的,甚至断裂毁损,连藏者自己都渐渐遗忘了。只是因为一个偶然,才发现它还是可以拿出来,供赏鉴者寻宝的。那么,如何处置上面的灰锈乃至伤痕呢?好在我们还有形式主义,可以批量山寨崭新的赝品,再打上中国制造的标签,然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但是,即便是这样不费气力的假装景象,中国的成人也是不愿意承担的,而是冀望于“4岁至6岁”的孩子来实现。百万小孝子们肩头的担子不轻,起码他们要拖拽着父辈,去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呢。
大概,这就是中国的长辈对晚辈的养育之恩了。而对这样的长辈,中国的晚辈,不孝敬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