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悦头七已过

(2011-10-30 01:02:52)
标签:

杂谈

分类: 这个可以发

中国的历史,虽然长久,但实际看来,也并非如想象的那般遥远。像三国的君子,跟大王那儿唱劝人方,能数落清楚的,也就是当朝的大汉。再往上倒,三皇五帝之类,就只凭想象,纯属YY了,跟我们今人数叨三皇五帝的感觉,没什么区别。

对此,我们今人的经验可以作证。从眼下回看历史,民国清朝的景象,虽然物是人非,但总归物还“是”,所以还算清晰。至于明朝那些事,乃至更早那些事,就都是文字的死历史,连想象的空间都没有。别说大王不信,连百姓想蒙都难了。

所以,在运用历史的态度上,也历来有两个倾向。一是御民术告诉我们的,古人永远是我们的老师。特别是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古代好人好事,永远让我们自惭形秽;二是反着的,由今人的言行,以及由距离今人最近也最接近真实的近人的言行,来判断古人到底是不是好人。一般来说,有那么好的祖宗,却繁衍下糟糕透顶的子孙,是难以理解的。同理,子孙如此糟糕透顶,却偏偏有着一串优秀的祖宗,也是难以理解的。二般来说,我们就管这种态度叫——骗人。

简单说,在“今天”之前,都属于历史的范畴。而越是接近躺倒入睡前发生的,就越是新鲜可信的的历史。所以,以小悦悦的故事,做审看中国人道德水平的凭籍,就比用尧舜禹各位爷做审看中国人道德水平的凭籍,要靠谱得多。

而以小悦悦死后发生的各条线索上的“缉凶”讨论做凭籍,比记录小悦悦车祸发生的那段录象,又要靠谱得多。从谴责司机,到谴责路人,再到谴责父母,谴责媒体,谴责彭宇的法官,直到最后的道德运动,这个筛查的轮回完成,给我的感觉是真实的虚无。人们急得团团转,瞄准了所有的靶子,动用了所有的感情,只是完成了一回纸面上的道德胜利,貌似可以欢呼雀跃了。这,大概就是非常不道德的道德,也是道德在中国的写真。就像那用滥的“底线”说,闹表似地天天叫早,我就会觉得,在中国,从来就没有底线。如鲁迅所言,底线太多了,也便没了线。

对此,我不知道如何寻找拯救的良药,就像倡导给见义不为者定罪那帮人一样不知道。但在寻找到良药之前,我们起码应该明白一件事,就是:我们是高呼道德至上的古国,并不意味着我们真的就是道德至上,从来都不是,上下都不是。

记得N年前——总要N到上个世纪90年代初吧,于今天虽不远,但也算历史了——冬夜,单位组织往延庆看冰灯。途中发现有辆部队的吉普翻车,忙让司机停车救人,司机极不情愿地停了车。等把车下的士兵拉出来,他第一个反应就是,死拉住我说我就是肇事者。待痛斥他一顿之后,这个兵才清醒过来,痛哭流涕地道谢。从那个时候起,我就知道,第一,司机遇到它车车祸,是怕担风险而不愿援手的;第二,遭受车祸的人,第一时间是容易把援手之人视为肇事者的。

这与彭宇们有半毛钱关系吗?而如果我们只记住被诬的委屈,而忘记了感激的眼泪,那么我们怎么可能对受难者惯性的第一反应做出客观的研讨呢?当然,起码,我没有看到任何关于这个课题的研讨,哪怕是小悦悦之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HOW OLD ARE YOU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