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滕云
滕云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0,148
  • 关注人气:14,51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被诬到反诬

(2011-09-26 22:57:29)
标签:

杂谈

分类: 这个可以发吗

中国的老人,大约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坏的一群。而中国老人走到这步,则所有的中国人都该抽自己大嘴巴,然后再换着个儿互相抽。原因非常简单——因为你们每个人家里都有老人,你们家老人混到这份儿上,你能说你没责任?你还有脸表示愤怒发誓打死也不扶老人?看来,中国老人们最失败的地方,就是生下了这些恬着脸愤怒发誓的子孙,或者孙子。

今天给《新京报》打了一个声讨电话,声讨该报今天所发的一则新闻——《女人扶摔倒老人被指肇事垫付2500元住院押金》。虽然记者把“现场无目击者及录像”都写进了小标题,但居然又能把这则新闻写成一篇充满了直接引语的现场特写,比目击还目击,比录象更录象,简直就是一篇我梦寐以求而不得的小说,笔法远超前段该报的李天一新闻。其结果,就是引来数万愤怒发誓的子孙们,把中国老人以及他们各自的父母爷奶,好生谴责了一顿。

有人害怕阶层割裂,有人害怕阶级斗争,但现在中国的当务之急,恐怕谁都没有料到,却是代际斗争,是爷爷和孙子的斗争。在中国老龄化稳坐世界第一的前提下,中国的子孙却给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份如此牛比的方案——打死不扶老人。

我相信,中国有过彭宇案。我还相信,中国不止有一个彭宇案。但起码从许云鹤案起,媒体中出现的所有类似新闻,我都不再相信。直到《新京报》今天的这则新闻,则更让我清楚,一个扶老人者被诬的时代已经结束,现在变成了媒体和看客在集体反诬中国老人。

我在给《新京报》的声讨电话中说:如果原谅记者年轻,那编辑是干什么吃的?如果原谅编辑没经验,那签发稿件的主任是干什么吃的?如果原谅签稿的也疏忽了,那签版的总编是干什么吃的?一条垃圾稿,几道关都没拦住,只能证明,《新京报》编采者的集体意志,就是要刻意炮制这条新闻。那么炮制这条新闻的目的又是什么呢?打倒中国老人吗?不像;给国庆献礼吗?有点儿2;赚尼马的眼球吗?丫据说不是这理念啊。

或许,只有被正式收编后,这条新闻的真正出处才会水落石出。而拥有如此价值观的报纸,还有什么值得收编的。或许,这正是一种邀宠的姿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月球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