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滕云
滕云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60,139
  • 关注人气:14,51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打眼

(2011-09-07 17:08:10)
标签:

杂谈

分类: 这个可以发

故宫门帮助中国人廓清了一个误区:在故宫上班的人,并非都是学者和专家。玉衣门又帮助中国人廓清了一个误区:文物鉴定和古董鉴宝是两回事。

比如,作为故宫副院长和玉器鉴定专家的杨伯达先生,在玉衣门中扮演的角色,就不是文物鉴定专家,而是古董鉴宝的老油条。已故的史树青先生在玉衣门中扮演的角色,也不是文物鉴定专家,而是古董估价师。其他徒弟辈的一众人等,当然扮演的更不是专家,而是学徒和掮客。如果玉衣门最后没有涉及从国有银行骗贷一节,那么此门还能不能称其为门,就要两说着了。我们能不能知道其中底细,也要两说着了。

请教过行内人,知道中国的古董鉴宝,其实对真伪二字,看得既重又轻。说重,是说真伪对古董的价值影响甚大;说轻,是说甄别真伪的办法,向来凭借的是经验和手感,而拒绝科学计量的手段。由此,诞生了中国古董鉴宝中独有的文化——打眼,即:把甄别真伪作为玩家之间智斗较量的一种游戏。其规则是:允许作假,甚至鼓励作假,无碍市场经济说里的道德与诚信。打了眼的自认倒霉,不带急眼的,骗了人的则名播四海。赌场使诈可能要剁手剁脚,但古董造假却可以风光无限。

在这个游戏规则下,就诞生了古董鉴宝行内的所谓行家,其职能,就是在甄别真伪的过程中担当评判或参谋。但又因为不能破坏游戏规则,所以他们的出场,往往神秘幽然,他们的结论,比扶乩更难参。马未都就曾讲过自己的故事,明知是假,但不明说,而是使出文字游戏,让邀请者猜猜猜。既要对得起买家的诚请,更要对得起游戏规则,因为得罪一个买家事小,而破坏圈内规则,就属于还想不想混的大是大非问题了。

史树青诸君拿捏玉衣真伪那天,就是标准的古董鉴宝,模范地执行了游戏规则。拿文物鉴定专家的名号要求他们,以文物鉴定的程序和规则衡量他们的行为,显然是我们走进了误区。唯一可商榷的,就是他们大约不该吼出24亿的价码。而正是这个价码,才可能引出后来的骗贷勾当。然而,CCTV的鉴宝节目里,专家们干的事情,不就是给出价码吗?虽然现在好象不再提钱了,但广大持宝人和观众心里默念的,除了价码还有什么呢?

可能,此一出最大的障眼处在于,作为学术的文物鉴定,和作为商业的古董鉴宝,其方法和手段居然是同一的,全靠经验、感官及名头,却无匹配学术研究之用的科学计量法。这个过程的一致性,模糊了事情本身的性质,才让我等围观者意见汹汹、呼天抢地的,不识相地毁了人家一出古董行的好局。

可怀疑的,倒是文物鉴定这样的学术研究,如果依赖的是经验、感官和名头,那么我伟大祖国浩如烟海的文物珍藏里,得有多少是假的啊,又得有多少桩国家收购文物里,埋着不可告人的利益阴谋呢。这个,我就吃不准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