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滕云
滕云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60,977
  • 关注人气:14,51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繁体字

(2011-07-22 00:36:21)
标签:

杂谈

分类: 这个可以发

因为喜欢鲁迅,所以曾经连带着喜欢新文化运动那段儿历史。直到今天,虽不再是激进的拥趸,但偶尔想起,还是有点儿鸡冻。简单说,如果仅从文化变革的角度衡量,那么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可曾有过如此夸张的自我颠覆事件?可以说,最近一百年中国人对革命的态度,很大一部分就来自新文化运动带来的激情。那是何等的激情燃烧岁月——它一定来自毁灭,但又不止于毁灭,毁灭之后新生的惊喜,才更令人疯狂。我曾经很想还原出那种颠覆时悸动的感受而不得:当书生们昨天还在写着“之乎者也”,今天就尝试着写出白话文;昨天还在写五言七绝,今天就尝试着写新体诗;昨天还只会套用陈旧的圣言,今天就尝试着写出外来词的时候,那些年轻的心是如何承受这巨大的欢悦的?

后来我明白了,对于传统和习惯的颠覆,从来都是倚赖于人类的自然周期。就像我小时候的学习简体字,从蒙学时候就灌输进去的东西,一定是最稳固的。它不待头脑学会思考,只在你的记忆层面敲下重重的一记,就会让你受用终生。即便日后你有所觉悟,冀望重拾曾经的传统,但你会发现,这其实比颠覆要难得多。新文化运动也是这样,它一开始没有指望25岁以上的人有何作为,说服留辫子的遗老对它来讲从来就没有任何意义。它只是针对最年轻的一代,用彻底和夸张这些最符合青春期特质的举动,斩草除根,一战成功。

可以设想,如果二代简化字没有半途而废,那么中国的文字革命将继续进行。想象一下,仅仅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里,几亿中国人就能够熟练地操弄那类似于火星文的汉字,并且子子孙孙延续下去,这是不是很有革命的刺激?如果它成功了,规则修改了,我们的电脑字库和输入法都会是另一番天地,我们的文学和社交也会变了模样。

存或者废,一小步的差异意味的就是想象力之外的变化。只是我们不知道,存和废的边界到底有多大,我们自己的兴致到底有多高。

新闻说,历时8年修改的第11版《新华字典》,增加了1500个繁体字。这可以想象成是个信号,因为繁体字能够唤醒许多被遗忘和被忽略的传统,能够用断代体的方式把许多片段的历史衔接起来。实话说,即便复活所有的繁体字,2012年起小学大纲就恢复写繁体字,成本也没多高。只是,这种轮回会令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们有些扫兴罢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仪仗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