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是老男孩
(2010-12-11 22:54:33)
标签:
杂谈 |
分类: 这个可以发 |
全国都在说车,没人说《金婚2》。
这很不好。说车败坏心情,本来是堵车,最后说成了堵心,不值当。说说《金婚2》,却可以陪着你遥想当年几十天,还是免费的,性价比多高。
关键的是需要扪心自问:我平时有多大机会可以遥想当年几十天?
别说你没有“遥想”的闲工夫。你是人吗?你是人就肯定遥想过,而且想起来压都压不下去,白天不想梦里也想。怀旧,这不仅是本能,而且是衡量本性的主要指标。
说到怀旧,那天北京台体育新闻都提到了《老男孩》,我很欣慰。如果这个片子真是炒出来的,那也算炒成功了。而不管是炒熟的还是天生自来熟,怀旧都是必杀计。呵呵,连80后都开始怀旧了,说明……说明90后还会远吗?这个年轻又认真的怀旧。
《金婚2》也在怀旧,带着人一年又一年地怀。别说,好多事情,不是它带着,我还真不知道,也就无从怀起。比如那天,我就知道了“打鸡血”,原来这跟后来全国风靡的喝红茶菌是连襟。可见,跟着张悟本喝绿豆汤之类,都是有基因的,岂能光怨张老师。后面还有一集,怀的是1974年,我也是才知道,原来那年北京西山发生了挺大的矿难。可见,当年的隐匿不报,可比今天玩得周密多了,维基他们再牛,估计也抖搂不出来。
我知道,《金婚2》老惦记着给苦难添点儿砂糖,以显得不那么苦难。这事不道德,也证明这出戏的确有点儿二。不过妨害也不大,因为在择掉砂糖之后,苦难还是苦难,只要是从那个年月走过来的,任谁也不会笑成真开心。好多人,没有因此耽误想起自己的故事,或者探询爷奶和爹妈的故事,而且一定会感慨道:你,我,他,就是他妈这么活过来的。
貌似,60后往上的,都爱怀编年体的旧。而往后的,就逮着刻骨铭心的怀。但不管如何怀,最重要的,是每个人怀旧的时候,只会怀自各的旧,而不会怀彼此的旧,更不会怀大家的旧。即便就如《金婚2》那样的旧,几乎已经成了大家的旧,但人们怀起来,依然要按着个人的经历怀。
怀大家的旧,就不是怀旧了,而是要写历史。写历史跟怀旧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为了给别人看。而给别人看的东西,基本都是假的。但怀旧可是真的,包括那个旧本身。没有是非,没有得失,没有成败,没有对错,一切评判和标准都掺不进来,全靠感觉逗自己玩。这是人最真实的时候,也是最出息的时候。
早年间,鲁迅曾号召学生不读中国书,这很前卫。但是,到了后来,鲁迅不提这事了。因为后来的鲁迅,包括原来的鲁迅,是很能读中国书的。关键的是,他还要写中国书,而且读者还是中国人。所以,归了包堆,鲁迅是中国的。
鲁迅的故事讲了一个道理: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个中国人都在各自怀旧的同时,这个国家其实也在怀自己的旧。最起码,通过《鉴宝》什么的,公共的视线经常会倒回大清朝,甚至更早。不过,集体的怀旧,跟个人的怀旧不同,大约就免不了评判和标准,骗人的成分就很大,需要小心提防。
其实,甄别历史,骗术也没那么好使。比如看《金婚2》,也不用什么指数系数来测算。多咱幸福的泪水多过悲伤的泪水时,我们就指定是幸福的。反之,则是反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