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京骂荣升国骂
(2009-09-21 17:05:16)
标签:
杂谈 |
“傻B”发明的时间,不可考,但肯定在被命名为京骂之前。而从立意看,京骂的旨趣,跟前辈的国骂,倒是一脉相承。可见,中国男人对异性的态度,起码在国骂到京骂的百年间,是坚守住了。
所谓京骂,是06年的事。把“傻B”从单个人的YY,变成了成百上千人的异口同声。这个过程,并非简单的数量增加,而是有了质的变化。简单说,就是它的伤害力产生了核裂变的爆发效果。
这当然属于不文明行为。那时,北京媒体受命,开展了京骂大批判运动。还悬赏,发明一个京骂的替代品。可惜,劳工阶层为主体的足球迷,并不尿秀才的文辞。而且,除了“加油”,秀才们的确也没提炼出更上口儿的口号招领大家。于是,京骂就这么沿用下来,并且越来越大发了。
弹指一挥间。
直到今天,精神文明建设,只能体现在电视导播劳损的小手上——京骂起,拉下音频键;京骂落,推上音频键。
但导播的劳损问题并不是最糟糕的。仅以我两周来所看的直播,起码上海、深圳的球迷,已经接过了京骂的接力棒。而且我相信,接下去的各地球场,也将回荡起京骂的爆破音。对于谴责京骂、热爱文明的中国人来说,表现谴责和热爱的方式,却是如此轻松地将京骂荣升为国骂。
想起了推广普通话的艰难。尽管电视里的领袖,都在字正腔圆地做着示范。教育部、语委和《咬文嚼字》的同志们,也披肝沥胆不舍昼夜的。但并不能抵消来自方言的抵抗。我看,观念之外,方法是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京骂虽不算正统的普通话,但以此为鉴,的确可以提供一种思路。其实也很简明,就是:从骂人开始。中国的古人自我检讨得很对——食色骂人,性也。
以后的事,或许只剩下了导播的劳损问题。因为他们推和拉的工作量,要翻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