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精英的筵席

(2008-08-06 23:17:10)
标签:

杂谈

精英的筵席

北京今天火炬传递。看了上午的直播,有此评价。

谁是奥运火炬手?好象专门开展过选拔活动。标准我忘了,但看了播音员指名道姓外加头衔的介绍,我基本明白了,选拔的结果,是精英阶级的胜利——书记、局长、明星加CEO。

火炬手是个美差,这可以从火炬手们劈叉点火、跪地点火的创意上看出。既然是美差,按中国的习惯,就激发占有欲。占有欲也没毛病,谁见好事不想上呢。但中国的毛病在于,缺少关于公平分配的制度,缺少限制占有欲的制度。所以,占有欲没控制住,就变成了垄断,变成了霸占。

奥运喜事,号召的是人人都参与。怎么参与?让百姓沾沾火炬喜气,有个亲近感,有个主人感,既是办法,也是权利。如果初衷是这个,选拔很简单,跟买奥运门票一样,网上预订,然后抽签,搞定。尝试想想,如果播音员嘴里介绍到的,是某某胡同的老大妈、某某小区的小胖墩,那该多有趣,多和谐,多热闹。我想,奥运火炬传递,本来就该是给百姓提供的乐事,而不是精英阶级的又一次炫耀。

可能正是因为被精英垄断的结果吧,所以安保的事就老得提到嗓子眼。直播画面里,护跑手对记者和民众的粗暴推搡,既让我觉得刺眼,也给火炬传递添了点狼狈。加上对百姓沿途观看的层层设限,今天的传递,给人以很强的隔离感。

必须说,这种隔离感和陌生感,绝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感觉。我虽然绝对赞同为处于安全考虑的种种安保措施,但我同时觉得,许多措施的过度化,的确将奥运与市民隔离开了。就好象护跑手的驱赶行为——闯入者如果真有歹意,你真的认为一把推搡就能保了平安万事大吉?再比如那些密匝匝的红箍志愿者,除了造成一种紧张气氛,真的能起到反恐的作用?我是说,聪明的安保从来都是内紧外松的,而安保的目的绝不是设立一堵无形的高墙。

所以,网又追捧河南乡村版的火炬传递是有理由的,也是真诚的。因为那个朴素而认真的传递仪式,正如网友说言,是属于草根阶级的一次胜利。

现在恐怕的确应该思考一个问题了——奥运会是属于谁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