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还是资本家麻利。这边学者都吵吵快一个世纪了,人那边说开工就开工。还说,2013年,欢迎到圆明园来玩。
这样,中国就有了俩圆明园。一个在北京,是遗址,凄凄惨惨,特别适合秋末来,欲哭无泪。一个在浙江,原貌复制,溜光水滑,一应建筑俱全不说,还要花一百多亿回收和复制文物,只为了更加货真价实,看来不弄成个古典版迪斯尼是不会善罢甘休了。
这个趋势,也给中国游客出了一道题:将来,你是去圆明园呢?还是去圆明园呢?不是打哈哈啊,两个圆明园的差异性自然会成为答体者的首要依据,但是,谁又能保证浙江那个圆明园不会采取同质性的战略呢?广收文物,我看这就是叫板的开始。即便是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园比老园就一定逊色吗?
这是资本的力量。资本让圆明园南迁了。跟资本的力量有一拼的,好象也就剩战争了。当年故宫文物也闹过一次南迁,原因是鬼子要进北京城。
尽管学者和媒体对圆明园南迁还没回过味儿来,但习惯性的批评已经出现了。开工的消息发布还没两天,项目土地报批违规的说法就甚嚣尘上。真揪着什么短儿了吗?我看倒是浙商在秀精明——开弓没有回头箭,我这都快马加鞭了,你还蒙着呢。等你真想到叫停的时候,圆明园都盖差不多了。到了那个时候,谁真敢叫停谁就是中国的罪人。浙商偷着乐了——我不接着多要地就已经很给面子了。
我认为,我们从心理上和政策上都应该为圆明园南迁开绿灯。即便是那些对重建圆明园耿耿于怀的人,如果对这个项目再指手画脚,我觉得他们就抱残守缺得面目可憎了。实话说,浙商此举,等于为他们解了套,把是否重建圆明园的争论画了句号。而这个句号,以多年来的利弊争执看,也是兼顾了各方观点的最好结果。换个地方重建,不要国家银子重建,这还不行吗?如果还有人非说“不行不行就不行”,那我们只好把文化垄断心理的帽子戴给他了。
烧毁的国宝,更换一个面目,带给今天的中国人不仅以悲哀,还有快乐,不行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