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座运动

(2008-02-22 11:42:20)
标签:

杂谈

 

中国的社会改造,经常选取的一条路径,是由政府发起的群众性运动。为什么非要凭借运动的方式呢?有个根本性的理由,就是社会改造的内容与现状之间差距太大。似乎惟有通过狂飙式的突进,才能也必能达到目的。

有这好事?

社会改造有没有可能像经济行为那样,降低成本,寻找捷径,抓个灵丹妙药,然后药到病除、事半功倍?我认为,如果习惯性地抱此幻想实践中国的社会改造,则第一,既无法实现改造之功,第二,还会破坏社会改造进程。如果再加上一个副产品,那就是出自政府行为的这种偷懒取巧,还会从负面影响到民间,腐蚀民风。

由北京交通和运输部门发起的“让座日”活动就是典型的例子。尽管以“RR”谐音“让让”令人美意难却,尽管用积攒爱心卡换取物质奖励的方式童心可嘉,尽管组织媒体暗访曝光彰显得大义凛然,但这些表面文章并不能掩盖取巧偷懒的风格惯式,也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其社会改造运动化的性质。

就连上述的表面文章事实上也值得推敲。美意难却的东西也可以是哗众取宠的东西,以卡换奖的方式骨子里透露的是居高临下的悬赏心理,而组织媒体曝光,则首先涉嫌侵害公众权利,同时也干涉了媒体的报道权。几项加起来,就是以花拳绣腿舞动“胡萝卜加大棒”。

必须承认的是,社会改造是一项艰巨的事业,时间漫长,难度巨大,没有一蹴而就的便宜,更别惦记朝夕之功。所以,从旁观者的角度看,以什么样的观念和方法对待之,倒是考察改造者的态度究竟是认真负责?还是邀功敷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为什么呢
后一篇:圆明园南迁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