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马未都开讲百家讲坛,也算盛事一桩。
断断续续看过几回,为的是长学问。但他的开讲,也就只能断断续续地看,如果连着看,长学问的同时,恐怕就要中毒了。
马未都爱举例子,动不动就一个朋友请他去看东西,我甚至怀疑这些例子是不是都是真的。但例子真实与否不重要,重要的倒是例子后面的真实,就是这些例子背后所隐含的道理是真实的。可是,因为这些道理是真实的,所以也会真的毒害观众。
朋友请你看东西,所谓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这是常理吧。但我发现,马未都好多类似的例子,其结果,都是朋友白请他了。因为他并辜负了朋友对他的信任,没有尽到该尽的朋友之义。
比如一个买主朋友又请他去看家具,到那儿一瞧,原来卖主也是朋友,而据他说,那家具是个假的,怎么办?马未都给出的答案是:说一句特别摸棱两可的话,让买主朋友去猜。这话是:这个东西我从来没见过。结果买主就买了。而马未都讲起这例子的时候,是一脸骄傲的。类似的例子他讲了很多,结果我总结了一下,无一例外,都是他的朋友吃了亏,而他讲的时候笑容灿烂。
后来咨询了一个玩收藏的朋友,说在中国收藏这个圈子里,马未都的做法并不新鲜,反倒是非常符合行规。再说明白点,在中国玩收藏,第一个要义,就是玩眼力,辩真伪,玩深了,玩意的价值倒在其次,而买卖双方的对峙、考验、欺诈、你出题我答题的过程倒成了一大乐儿。
这算什么行规?这个行规背后的道理是什么道理?眼看着朋友打眼被骗却不敢或不愿说明真相,这个我们在常识判断上挺孙子的事,为什么居然成了古玩行里的明规则?
马未都没有解释清楚这个。我倒不是非让他解释这个,因为他没有这个义务,他能把收老家具讲好就够了。但是,他在讲座中又偏偏总从他的故事里升华出做人的大道理,总想把他的收藏生涯变成我们的励志鸡汤捏脖子灌下去。这就不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