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歌的作用

(2007-10-25 19:50:05)
标签:

其他频道

 

一说梨花体,大家就想乐,好象看见芙蓉姐姐一样。

话又说回来,为什么大家在看不起梨花体的同时,还没完没了地效仿呢?如果用搞恶一言以蔽之,好象简单了点儿。正面说,起码,梨花体勾起了大家的兴致,勾起了大家的闲情,勾起了大家的创造力。而它的通俗和简单,又让大家可以用玩儿甚至搞恶的方式,轻松地肯定自我,洋洋得意。写诗,多高深一事啊,通过梨花体,我们发现自己都可以做点高深的事儿了,赞美感谢还来不及呢,怎么还好意思挤兑人家梨花体。

这可不是反话,我是由衷的。梨花体,要按诗歌分类看,应该算民歌。民歌的来头从来不小,诗三百,放最前头的,是国风,全是民歌。民歌的好处,起码有仨,一是真诚,二是好记,三是易懂。有了这三样儿,流行就久,流传就广,人民就稀饭。

30年前,《人民日报》有篇文章,就是夸民歌的。里面抄录了一首当时的民歌,叫《高山》:“高山顶上修条河,河水哗哗笑山坡,昔日在你脚下走,今日从你头上过。”你看,同样一个意思,说成“人定胜天”,就太直白太暴脾气,换成“河水哗哗笑山坡”,一点儿不霸道,还很舒坦,透着和谐美。

那篇文章探讨的是民歌的作用。作者认为,应该发挥民歌的战斗作用。考虑到当时的时代背景,民歌的确可以用来当武器,写民歌的都是练家子。当然,按他的逻辑,民歌还可以有好多种作用。比如现在,梨花体就有普及民歌的作用、增强大家自信心的作用、半夜睡不着打发时间的作用、甚至是搞恶逗你玩儿的作用。作用越丰富,越说明它的价值大,按《鉴宝》的说法,可以给五颗星。我不是搞诗歌理论的,不过我敢肯定,民歌的作用应该不是这么个论法,否则作用也太多了点儿。我猜想,要说民歌的作用,不妨再延伸一下,就是给民歌谱个曲儿,然后唱起来,再看看唱的和听的人的样子,应该就是民歌最终的作用吧。

没错,诗歌诗歌,光诗没歌哪行?民歌,就更得歌着唱着才对路。设想国风那年月,估计大伙儿不会是摸着竹板念字儿玩吧,肯定是乘着醉意大声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