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我在云南出差。到了昆明,看当地报纸,有个豆腐块说,丽江猪肉已涨至25元云云。一直不管柴米油盐,对价钱一点没概念,猛见了这条新闻,方有所意识。跟人打听之下,才知道,敢情肉价一直在涨呢。
我不吃猪肉已经两年,难免窃喜一把。但后来看物价增长指数,感觉到了通货膨胀的压力。猪肉涨价,也非一枝独秀,还能引发连锁反应。显然,这就不是我一个人吃不吃猪肉的事了,事关国计民生了。
说起这事,是看了30年前的报纸。1977年7月11日,《人民日报》有篇长稿,叫《澄清养猪问题的大是大非》。标题有点吓人,其实是非再大,也没国计民生的事体大。可那个时候,路线问题,就是关于养猪还是不养猪的问题,养猪是集体养还是集体也养社员也养的问题,就是大是大非,不弄明白,像现在一样交给市场定夺,那是何其荒唐。所以,大是大非要澄清,要弄明白。
顺义当时还是北京的一个远郊区县,也是北京的粮食主产地。当时,有个说法,叫“粮食要上,畜牧业要让”,盛产粮食的顺义,会把养猪这事怎么办,就是个路线问题。好在1975年,中央发出了发展养猪事业的指示,并说清楚了,要“继续发展集体养猪,继续鼓励社员养猪”,就是说不要怕养猪出现性质问题,公社养,个人也能养,总之多养猪、养肥猪比什么都重要。我们可以把这看作是农村土地承包之前的一个小信号,说是大是大非,其实倒可以看作是模糊地运用了黑猫白猫的理论,把路线问题降低到了一个次要位置。
于是,好消息传来:顺义1976年就养了64万多头猪,比上一年增加了近10万头。显然,社员的积极性被发挥了出来。那年我10岁,当然也不管柴米油盐,猪肉降没降价我没印象,但可以肯定,猪肉供应肯定是充足多了,起码在小副食店的绞肉机看来,每天可以有更多的猪肉供它开工了。
在当时,路线问题弄清楚了,猪肉就不是个问题。现在看,路线问题早已经不成问题了,但猪肉倒可能成为一个问题。经济学家想必可以给出准确的答案和应对办法,但在我这猜测,莫非是因为顺义人民不怎么养猪了吧。报纸上都说,潮白河两岸,都忙着盖别墅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