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滕云
滕云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0,520
  • 关注人气:14,51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公交是大事

(2007-06-21 17:58:38)

开私车的大多有这经验:公交车一般都比较生猛,出入站、并线非常霸道,闯灯违规特别胆大。让着它吧,气不过;逗气吧,司售人员加一车乘客,你就成了千夫所指。

但这不是大问题,人民自有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办法。我那天看到一个新闻,说北京今年将新增机动车40多万,而且八成是私人购买。道路容量、路权问题、环保问题,这些才是大问题。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号召每月停开一天车肯定不是办法。所以,现在一个流行的做法,就是推广限制私家车的政策。是推广,不是制订——从交通管理制度、税收制度、保险制度、购车制度等等全方位对私家车进行“围剿”。前几天跟一朋友打电话,问他车买了吗?他说不买了,原来是买不起,现在买得起了,又养不起了。他这话若让政策制订者听到,肯定很有成就感——我们本来就是这么想的嘛。

没完没了地限制,这是大禹他爸治水的招儿,靠堵。现在的人当然不能比大禹还笨,所以在限制私家车的同时,还要把公交车这摊子搞好,这叫疏。疏堵结合,此消彼长,城市交通的明天才能见亮。到目前为止,好象治理城市交通祸害,还没有比这更通行的办法。

这么说,公交就是大事了。为什么都说公交事业呢?掰手指算算啊,我们身边,能挂着事业这词儿的,教育事业、医疗卫生事业、新闻出版事业……不多,但很要紧,关乎老百姓的基本生存权利。

站在这个高度看,现在的公交,理论上已经成为重要的一项事业,但在实践中,执行中,是不是能当成事业来办?办到现在的效果,是不是个事业应有的效果?我看都需要反思。

看看他山之石。

1977年的时候,天津每天有160万人次坐公交。人当时的觉悟就够高——“如果每次候车节省十分钟,就相当于挤出3万多个工作日”——因公交耽误了大家的出行时间,无异于谋财害命。所以,天津公交战线的职工做了很多努力,争取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工作,把市民的宝贵生命不浪费在公交上。

我看了眼那年6月29日的《人民日报》,发现,起码有两条,我们今天的公交工作还比不上30年前的天津公交。一是,人家为了照顾福利工厂的盲人,开通了盲人专车;二是,人家为了保障出车率,车辆的完好率能达到98%以上。一个软件一个硬件,这两条难做到吗?再难也比30年前容易吧,但我们为何就偏偏做不到呢?好多事情,弹指一挥间,我们应该感到脸红的。

所以,别动不动就特烦“提高认识”这词,如果真正提高了认识,我觉得比市场调节这杠杆还管用呢——起码在公交事业上是这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青藏高原
后一篇:舒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