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藏高原

(2007-06-21 16:48:05)
 

据说从拉萨到珠峰的马路明年就要开通了。因为我在珠峰脚下呆过个把月,所以《环球时报》的朋友打来电话,让我回忆一下当年去珠峰的道路情况。

这一问我还真有点儿发懵。我只记得从定日到珠峰的路的确难走,但那段路到底多长、具体什么路况、有没有悬崖峭壁万丈深渊什么的,忘一干净。是不是我记忆力降低了?肯定是降低了,好多事情在我脑子里已经支离破碎。但有趣的是,那段路的情况我虽然记不起来,可路上发生的一个情节我却记得特清楚——一个法国女孩,徒步往珠峰,当时天色渐晚,我们开过时,停车问要不要搭车。女孩一脸笑容,但摇摇手拒绝了。等我们的车重新启动时,司机发现后视镜里,那个女孩又在向我们招手。以为她变卦了,等她追上我们,却是向我们要瓶水,然后依旧徒步前进。

这叫选择性记忆。当你经常颠簸于这条路上,颠簸已经对你形成不了任何触动,尽管那种艰辛属于绝对的艰辛。相反,一个遭遇、一段插曲,甚至人车罕见的路上突然出现的徒步者,都会给你已经麻木的感知带来新鲜的刺激。这个刺激的结果,就是记忆。说到路途艰难,我去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时,那一整天的颠簸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因为修路,一路上没完没了下道上坡,又加上碎石路经常带来的侧滑,我的记忆就剩下了险象环生四个字。事实上,等我回北京后,第二年得到消息,说当初开车带我们进去的小王,后来就死在了那条路上。

罗嗦这么多,是因为30年前的一段故事。1977年,中国科学家经过四年努力,终于完成了对青藏高原的野外综合科学考察。关于考察的丰硕收获,刊登在当年6月的《人民日报》上。

青藏高原什么时候开始隆起成后来的世界屋脊的?喜马拉雅山为什么上升?高原隆起后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有什么影响?这些类似教科书的内容,以科普的面目,呈现在当时的报纸媒体上。在天天见面的政治时事和国际斗争的讯息浪潮里,这突然呈现出来的新鲜内容和谨严文风,不但让我想起了珠峰往事,也让我想起了选择性记忆。我猜想,经历过那次大考察的14个省市自治区的400多名科学家们,他们各自的选择性记忆,应该可以汇集成考察报告之外的一部独特的回忆录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公交是大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