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4年4月23日,威廉·莎士比亚诞生于英国中部瓦列克郡艾汶河畔的斯特拉福镇。离斯特拉福镇10公里的地方有一座英国历史上名城堡瓦列克。民间流传,十五世纪英国红白玫瑰战争中的一些事情就发生在这座城堡里(这些事后来被莎士比亚写进了《亨利六世》)。另外,离斯特拉福镇不远的地方还有一座建于十二世纪的古城堡,名叫肯纳尔活思城。
斯特拉福镇在莎士比亚的一生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他十分熟悉他的故乡及那个时代,诸如:地理环境、社会环境、以及流传于群众中间的民歌、民谣、民间叙事诗,历史传说和神怪故事。比如爱尔菲神就住在森林中(爱尔菲神是古代日耳曼神话中的自然神),喜欢在月光下跳舞……而那些穷人则要躲避法官的迫害,总是按时送阉鸡给法官。有些不能按时送的就被“阉鸡法官”想方设法罗织上罪名加以迫害。因此,穷人们只好逃进森林里,和另外一些躲避残酷债主的穷人们结伴生活。
1571年,7岁的莎士比亚进了当地的“文法学校”,学习拉丁文、文学和修辞学。不过,充满“悲伤”色彩的莎士比亚学校生活很快就结束了。他忍受不了教师变化多端的体罚。1580年,在莎士比亚还不到16岁时,父亲约翰·莎士比亚生意破产,负债很多。莎士比亚不得不被迫自己谋生。关于莎士比亚自己谋生的情况有两种说法:一种说他到一肉贩子家里当了学徒,操刀卖肉;另外一种说法是他到乡间一所小学堂里当了一名教师,教孩子们学习字母,字母是写在牛角做成的薄片上,非常像现在的薄薄的塑料卡片。
1582年,18岁的莎士比亚与25岁的安妮·哈瑟维结了婚。妻子安妮是富裕农民哈瑟维家的女儿,住在离斯特拉福大约两公里的乡下。他们生了一个女儿,取名苏珊娜。过了两年,又生了对双胞胎,女孩取名朱蒂丝,男孩取名哈姆莱特。然而,好景不长。由于莎士比亚的父亲欠债后又卸掉了镇长的职务,这引起了莎士比亚岳父家的不满。他们把莎士比亚的妻子安妮接到娘家去住,并且不停地抱怨女儿嫁错了人,找了个废物作丈夫。
有一段日子,莎士比亚领着3个孩子过日子。大女儿苏珊娜非常懂事,在母亲不在的时候她就哄着弟弟、妹妹。“爸爸,不哭啊。”刚刚4岁的苏珊娜就像哄弟弟、妹妹一样,跟经常流眼泪的莎士比亚说话。
据说,因为生活所迫,他到当地大地主托马斯·鲁斯爵士的禁猎区去偷偷地猎鹿,麻烦自然就来了,鲁斯爵士开始搜集莎士比亚的“罪证”。当时托马斯·鲁斯爵士是法官——社会秩序的维护者。法官派了几个腿子轻而易举地把威廉·莎士比亚打了个鼻青脸肿。挨了揍的莎士比亚害怕托马斯的进一步报复,就决定从斯特拉福镇出走到伦敦去。
莎士比亚来到伦敦,在“内务大臣供奉”剧团做杂役,最初替人照看马匹,后来进剧院打杂,演一些配角。
他在伦敦当演员谋生的情况很快传到斯特拉福镇——他的妻儿还在那里。做一个演员在斯特拉福镇是得不到赞赏的,斯特拉福镇有不少清教徒,这些沉默寡言的清教徒仇视剧场,称其是“魔鬼的巢穴”。他们严肃地反复强调,少说废话,而演员尽讲废话。这期间,莎也回来过,斯特拉福镇的居民总是带着不屑的语气拍拍他的肩膀,毫不客气地叫他“威廉”,甚至简称为“威尔”。 “喂,威尔,你爸爸不是说要把你培养成一个伟大的人物吗?”村民不怀好意地笑着问。
这些,莎士比亚都忍受了,这时要做一个伟大人物的信念占据着莎士比亚的内心。他依旧回到伦敦去勤奋地干着“低贱”的演员工作。
1590年前后,莎士比亚结识了对他一生相当重要的人物——骚桑普顿伯爵。莎士比亚是在剧场里与骚桑普顿相识的。骚桑普顿伯爵当时还不满20岁,但却是个戏迷。他非常乐意邀请那些刚刚踏上文坛的作家到家里去。谁知道这些文坛新手日后不会成为巨星呢?威廉·莎士比亚就是被邀请者当中最不显眼的一位。
晚上,出类拔萃的贵族青年都聚集到骚桑普顿伯爵的官邸来了。
这些贵族青年,信奉每天都在过节。他们举行假面舞会,熊熊燃烧的松明发出噼噼啪啪的声响,火光把大厅照得通亮,一对对贵族男年轻移脚步,跳着慢步舞。假面舞会上,古代英雄戴着金盔,女神们都穿着宽大的、镶花边的白色长袍,头上颤动着鲜花,这情景仿佛置身在美丽的意大利,而不是伦敦的一个普通伯爵家城。
在这种时候,有两个人非常引人注目。
一个是穿黑衫的人,他脸色黧黑、眼神冷漠,一副自负而高傲的姿态。他的出现往往会破坏欢乐的气氛。这是骚桑普顿伯爵的意大利语教师——意大利人弗洛利奥。他住在伯爵的家里。他后来因翻译蒙台涅——文艺复兴时期法国哲学家的著作而出名,他的译文奇妙精巧,给当时的人们震动不小。他在1587年还编过一本意大利语自学课本,莎士比亚就曾经把这本自学课本带在身边多年。当时,意大利语在某种程度上说已成为国际通用语,而且被认为是最适合于写曲雅诗歌的最完美的语言。
另一个引人注目的人就是莎士比亚。
在这所“学院”的某一个角落里坐着一个朴素的斯特拉福镇人,穿着蓝色坎肩,贪婪地倾听着这些有意思的谈话。同时,他的眼里闪耀着调皮的小星星。贵族家庭生活中的一切都使莎士比亚产生浓厚的好奇心。自然,骚桑普顿伯爵的朋友们免不了要聚集在大壁炉前谈论文学。壁炉上面装饰着精美的石雕,里面火焰熊熊,这些人就轻松自如地靠在壁炉前的椅子上,一边用牙签在嘴里拨弄着,一边谈论文学。这群贵族青年经常赞美意大利,一个接一个轮流复述意大利的小说。他们还听意大利的音乐,这些音乐,莎士比亚也极为喜爱。对莎士比亚来说,骚桑普顿伯爵的家仿佛成了一所“学院”。莎士比亚在他的早期作品中十分喜爱使用夸饰文体,矫揉造作。这就是“学院”给他的影响……莎士比亚开始学写十四行诗。1593年,长诗《维纳斯与阿都尼》出版,并题献给骚桑普顿伯爵,获得诗人称号。1594年,长诗《鲁克丽丝受辱记》出版,受到好评,并再次题献给骚桑普顿伯爵。
1595年,莎士比亚终于创作并上演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剧本《罗密欧与朱丽叶》,从此在英国戏剧创作的历史上确立了莎士比亚的地位。
1596年,8月,莎士比亚的儿子哈姆莱特因病死去。11月,莎士比亚获英国“枢密院”颁发的贵族纹章。1597年,莎士比亚在家乡斯特拉福镇买了一幢漂亮的房子。
1599年,年初,伦敦开始“剧坛论战”,主要是“学院派”和“实践派”之间的争论。莎士比亚虽未明确自己的观点,实际站在“实践派”一边。7月,新剧场在泰晤士河南岸建成,取名环球剧场,莎士比亚成为股东之一。《亨利五世》在新剧场首演成功。
1601年,爱塞克斯勋爵谋反。因骚桑普顿伯爵参与反叛,莎士比亚与之断绝关系。代表作《哈姆莱特》上演。
1603年,3月24日,伊丽莎白女王去世,不久,新国王命名环球剧场的剧团为“王家供奉”剧团,莎士比亚等人被赐予“王后寝宫近侍”称号。1605年,莎士比亚在家乡斯特拉福附近买了一块面积很大的土地。1607年,莎士比亚的女儿嫁给斯特拉福镇的名医约翰·霍尔。12月,莎士比亚的弟弟去世,没有留下子女。至此,莎士比亚家族除了他之外,再无其他男嗣。
1609年,莎士比亚所在剧团聘请了两位编剧博蒙特和弗莱契,两人的写作风格和态度与莎士比亚有明显不同。他们的剧本主要是用“非常”巧合的情节拼凑,没有深刻的内容,人物形象也缺乏现实意义,这越来越明显地迎合宫廷贵族的趣味。
这时有人公开认为:博蒙特和弗莱契超过了莎士比亚。剧场的发展走上了与莎创作原则相抵触、甚至是背道而驰的道路,脱离了广大群众,抛弃了生气勃勃的现实土壤——这曾是莎士比亚全部创作的基础。就在这种境况下,莎士比亚急流勇退。
1612年,莎士比亚叶落归根,重新回到了充满神秘、清静的斯特拉福镇居住。这年他刚好48岁。离开家乡已有26个年头了。他站在自己漂亮的院落里,四处都是树,有新栽的,有过去栽的。有些树的年龄比莎士比亚的年龄都大。莎士比亚仿佛很悠闲,不过,可以肯定地说,他并不平静:富足代替不了内心的孤寂,任何钱财都不可以换来精神上的富足。他对戏剧仍很向往,这毕竟是他一生所挚爱的事业。在《暴风雨》(1612年)中,他尽管流露了悲观情绪,但是莎士比亚始终坚信人必将战胜自然,这个主题对剧作家一生全部创作中所包含的人文主义作了概括和总结。
1616年春天,莎士比亚的身体已经衰弱得不能到户外沐浴阳光了,他的精神也出现了不同于常人的“幻觉”,常常狂怒之下把身边的人赶到室外去。1616年3月25日,莎士比亚写下了自己的遗嘱:大部分财产给自己的大女儿苏珊娜;三百英镑和一只银质镀金高脚酒杯给二女儿朱蒂丝。留给妻子安尼的是一张“质地较差”的床和床上的褥子、床单和枕头,此外别无它物。
这位伟人的遗嘱令人不解。从遗嘱上的字体可以看出,威廉·莎士比亚在写遗书时,他的手颤抖得很厉害。可以想象,一个面临生命尽头的病中枯槁的人,心境该是怎样的苍凉,那一瞬间,一生的往事都会掠过他的心头。据说,莎士比亚的妻子安妮·莎士比亚临死时“坚决请求将她和丈夫合葬”!
1616年4月23日,这一天,威廉·莎士比亚刚好52岁。他平静地在他的生日里死去,真像是有意选在了这一天。莎士比亚死后,安葬在斯特拉福镇圣三一教堂的墓地里。斯特拉福也因为伟大的莎士比亚而闻名世界。
1623年,莎士比亚去世的第七年,他的舞台同仁赫明奇和康德尔出版了第一部莎士比亚戏剧集。本·琼生在题诗中写道:“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
莎士比亚去世半个世纪后,对这位伟大戏剧家的个性深感兴趣的演员托马斯·贝特顿(1635-1710)才开始收集人关莎士比亚的生平材料,他集录文章、访问老演员、与老人聊莎,去斯特拉福镇……1709年,第一本莎士比亚传出版,作者尼考拉斯·罗依(1674-1718)就是根据托马斯·贝特顿收集的材料写出的。17世纪中叶,《英国名人传》的作者富勒把莎士比亚称为“未经雕琢的康活尔钻石”。19世纪时,莎士比亚赢得了世界性声誉。现在,莎士比亚这颗耀眼的巨星,仍在世界人民心中放射着动人的光辉。
作者补充:莎士比亚一生作品统计:第一个阶段是启蒙阶段,写了5部历史剧;4部喜剧。第二个阶段是高度个性化阶段,这个阶段创作5部历史剧,6部喜剧,2部悲剧。第三阶段是4大悲剧和黑色喜剧阶段,还有2大喜剧;第四阶段是浪漫悲喜剧阶段,创作6部作品。非戏剧的长诗为2部,154部(首)桑乃(sonnet)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