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花了一晚上在网上寻找KAGAYA。KAGAYA,加贺谷穰,日本CG(电脑绘画)大师,我的同龄人。经常在网络上逛的人一定见过他的作品,如十二星座奇幻系列、雅典蓝色系列、星空系列、日本系列。他的画都是用电脑画的,干净、纯粹,哪怕表现夜晚,都透着绚烂。我曾经用他的一幅星空做电脑桌面,画面上一个人划着船进入大湖,灿烂星空在眼前展现。值得注意的是,KAGAYA完全是写实的,我认出那是冬季星空,每一个星座都准确地表现出来,甚至每一颗星的相对亮度。事实上,KAGAYA的根底就是一个天文美术家。当然那时候我还不知道他,只觉得这幅画透露出一种神秘的向往,把内心的热切融入清凉天地间。如果因为我是一个天文爱好者而对它青睐有加,那么后来又曾看到,不少人也拿它做电脑桌面,说明它传达的意境是开放的,不仅局限于少数同人。
我一直以为,所谓艺术,它绝不仅仅是简单表现什么,它必须创造一个自为自足的世界。比如美国画家怀斯的《克里斯蒂娜的世界》,画面一个少女俯卧在草地上,抬起头眺望地平线上的一座小屋。由于角度关系,地平线包括那个小屋看上去并不遥远,但是少女的姿态却隐喻着她可能永远爬不到那里。这样,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之间构成一种张力,让你恍惚间觉得那不是我们熟悉的世界,更可能只是一个梦。正是这种亦幻亦真,让怀斯的画具有了超现实主义的效果。再比如托尔金的《指环王》系列,这位英国语言教授,完全靠一己之力创造了一部史诗一个世界,它跟我们熟悉的现实甚至历史都没有任何关系,它只凭借人类最基本的善恶观念而矗立在那里。或者说,矗立在另一套时空体系的深处。当然还有KAGAYA,像那幅星空,我不相信世界上还能找到那样一个梦幻的湖泊,但是写实的星空却分明展现在你眼前,这就又构成一种张力。
审美是什么?据说,审美是个人对于现实经验的验证。比如,面对一幅仕女图,你想起经历过的那些让你难以忘怀的女孩子们,你在两者之间找到某些共通的东西,哪怕只是一种情绪,于是审美体验开始了。但是我觉得,这种说法可能并不完全。审美更应该是一种差异化感受――它跟你的日常经验完全不同。拿陈逸飞最著名的古典仕女系列来说,人的确是很美的人,但是你说不清她们生活在哪个时代什么情境之下。画面取深色背景,背景中几乎空无一物,似乎有点舞台聚光灯下的效果。但是我们都知道,古代科技是无法营造这种效果的。于是在时空错位中,陈逸飞创造出一个略带陌生感和疏离感的世界。它在现实中可能从来都不曾存在,但的确出现在我们的梦中。
就是这样。艺术,它的本质应该是创造一个自足的世界,一个跟我们的经验并不完全符合的世界。但是,它又必须提供给我们追寻那个世界的线索。例如托尔金的善恶交战、KAGAYA完全写实的星空、陈逸飞近乎苛刻的细部线条。那就是“熟悉的陌生人”,就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斯,雨雪霏霏”所要传达的意境吧!
那晚上,我在网上几乎搜遍了KAGAYA的所有作品,当然并不都喜欢,有的粗糙了点,有的则太过魔幻而失去了它与我们现实经验的联系。但是还有一幅我特别喜欢的,画面上是一趟列车在灿烂星空和人造光源的夜景中驶向远方。很明显,列车时代的人类不大可能制造出如此梦幻般的夜景来,但是,那绚烂的夜晚不都曾出现在我们每个人的梦中吗!我们之所以不是艺术家,仅仅在于梦中没有一趟列车驶向远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