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中国足球到现在还没确定走什么道路,以身体为主还是以技术为主。当然,坚持速度倒是共识。但这也是废话,慢吞吞什么都没有,沙特就是例子。然而一味求快就有吗?至少从本届世界杯来看,也没有任何球队抱定我就是要跟你拼速度。过去倒有,韩国、苏联都曾经死得很难看。大概足球的精髓在于节奏变化,但这对于中国足球队的初中水平的脑袋瓜们无疑太高级了。
德国三球大胜厄瓜多尔再次证明了这样一个老生常谈:身体或者技术,两条道路都走得通,并不存在孰优孰劣;哪种风格占上风,仅仅取决于你能够把该种风格发挥到什么程度。德国人对于身体的理解,无疑高于厄瓜多尔人对于技术的理解。在德国人强悍的身体面前,厄瓜多尔人的技术完全被抑制了。然而,德国人的身体在阿根廷或者巴西人面前未必能够达到类似的效果,因为后者对于技术的理解更高。也就是说,风格本无所谓好坏,任何风格你能用到极致就是强。遗憾的是,中国足球离任何一种风格的极致都还差十万八千里。即便在亚洲,不要说韩国、日本死死抱定某种风格而能够称雄,便是沙特,哪怕慢吞吞死走技术路线,人家也回回出线。当然他们这些理解在亚洲够用了,出了亚洲就又显示出明显的差距。至于中国,现在争论什么风格,纯属奢谈和搞笑。人家澳大利亚人都能够一板一眼把基本功打出来,嘿嘿如果比比停三十米长传球与身体的距离,中国队员未必胜过澳大利亚人。说到底,我们当前需要解决的还是基本功问题。
为什么容志行、古广明那一代球员让人尊重?首先是基本功扎实,好歹他们踢的那叫足球。可惜后来身体上吃了几次亏后,似乎领导们终于顿悟,与其被人撞一溜跟头,还不如弄一帮壮汉上去,管他输赢,至少场面上还不太难堪。于是中国足球队一跃变成中国田径足球队。这个说法是真实的,中国田径世界二三流水平,但是拿二三流的田径运动员去踢足球,颇有田忌赛马之妙,中国女足一度因此也相当成功。问题是,这背离了足球的本义。这些年女足不行了,而男足从来没行过。老外客气,总得说点你的好处,就老说中国队员身体条件还不错。可惜我们没听出话外音,还真以为自己这条路走得有点道理呢。
说得难听点,猪最怕什么?猪最怕人家说自己壮。
对于身体的痴迷,我怎么琢磨怎么觉得是一种殖民地思维。过去我们被列强欺负惨了,东亚病夫,身体不行,就对体育比赛中身体上吃亏特别敏感,同时脑子一根筋地要扭转这种状况。也许潜意识里真是这样,输赢并不特别在乎,只要身体上不吃亏,场面过得去,也就有了一个最基本的交代。不是么,风风火火拼下来输三四个,也比全场被人按住输一个好看些。明面上没人这么算账,但我相信领导们暗地里账基本是这样算的。别管在哪个领域,领导从半殖民地走出来的人民在世界上玩,真的不在乎玩什么内容,要紧的在于"精神面貌",一帮糙哥壮汉,外观上自然强过古光明那种疑似贩毒者的体格儿。不说足球,就说每次奥运会入场式挑选旗手吧,哪个国家像我们这样较真儿这样费脑筋,说到底也是一种殖民地思维,怕让人家看扁了。
总之,如果这种潜意识不改变,中国足球永远没戏。因为,那玩的根本不叫足球。顺便说一句,现在搞俱乐部,选材不必总盯着二三流田径运动员了,但基层教练们的选材标准是什么?把马拉多纳放在中国,估计二线队就淘汰了。还是迷信身体啊,还在殖民地思维里边打转。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