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我得承认,今天常昊赢李昌镐结束第一届中韩围棋擂台赛,我已经没有年初猛夸罗洗河得三星杯那样的激情,更何况依田纪基前不久也在三国擂台赛上终结了李昌镐的擂台赛连胜纪录。但是我依然觉得常昊很了不起,值得写一篇文章来为他庆祝。
此前常昊已经状态低迷快一年了,差不多把能输的棋都输掉,而且他已经好几年不是国内积分第一人了。为此大家眼睛都盯着古力,盯着小豹辈棋手。至于常昊,差不多就差说他肉头了吧。而且今天崇尚的是暴力围棋,崇尚的是死缠烂打那么一股劲头儿,而常昊作为上海好男人,似乎缺的就是这种东西,因此也有人说其实常昊技术很好,但总是差了一点点什么。一点点什么呢?说白了一口气而已。的确,常昊也是抱着争这口气的心态上来打擂的,他赢下的第一盘棋,评论都说很暴力,当然自己也差不多快崩了。不知道常昊自己想过没,这其实不是自己。然而昨天下曹薰铉,评论已经改口了,说常昊厚实的堤坝挡住了曹的惊涛骇浪。今天呢,恐怕也不是光靠暴力打倒李昌镐的吧!
我觉得,这其实是一个不断寻找自己并且终于找到了的故事,而故事的主角就是常昊。当然我无法提供更多的内幕,评论也都来自他公开的表现。尽管去年常昊拿下应氏杯,但是我觉得,这些年来一直有一种轻视常昊的倾向,公众兴趣已经转向小虎甚至小豹辈棋手,而常昊的棋风好像也不怎么招人喜欢。我在联众见过常昊下让子棋,也见过古力、王檄下让子棋,老实讲,虽然业余棋手碰上都是一个输字,但常昊那种四平八稳也实在让人气闷――就算我下不过你,你给我个痛快的好不好?
说了这些,毕竟只是感觉而已,你知道未来有人写中国围棋史,他会怎么写吗?我不知道这样的描述是否不致招来很多的反对:都说聂卫平是中日擂台赛的抗日英雄,其实最后把日本人打得闭门不出的却是常昊,他在最后两届擂台赛上都是一竿子打到底。因此,常昊也是中国围棋赶超日本的代表性人物。再说今天赢下中韩第一届擂台赛。这段时间都在议论中国围棋整体实力已不逊于韩国,韩国人对此也不否认,可是说嘴是一回事,手上见真章又是一回事吧!今天把“又一回事”办成的恰恰也是常昊――两个标志性事件都着落在一个人手里,若这样想,我们又将怎样评价他――肉头?没有性格?棋风偏软?随便你怎么说吧,可是那些铜头、性格、硬邦邦的家伙们怎么就没把事办成呢?这里我想冒失地说一句:除了聂卫平还不好评价,常昊总可以算是这些年来中国围棋的带头大哥了吧?当然,若昨天我说这话,估计我家一辈子不用再买西红柿啦。
一个人给人的感觉与他做成的事偏差这么大,很少有比过常昊的。大概历史上刘邦算一个,而刘邦也是搞赢了的。或许这就是中国人的经典方式吧。说唾面自干可能有点过分了,但是这个上海男人的确够能忍够能捱,终于忍啊捱啊出一片新天地来。说句题外话,姚明也是这么个脾气,现在也是行情看涨。呵呵看来我们对上海男人的偏见该改改啦。
现在说常昊是个大棋士恐怕没人反对了吧。不过,若说常昊是个天才,我家依然会西红柿丰收。也就是说,常昊不是天才,但他是个大棋士。一个人不是天才而能成为大棋士,多难啊――至少,旁边不是还有不少的天才们么。天才,自顾自往前走啦,你活该追不上;可是普通人,谁没点雄心壮志,谁没经历过在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中苦闷彷徨呢?都说围棋是一门平衡的艺术,也就是说,你占十目,怎么也得留给对手八九目吧;若贪心到一目不给,只怕自己先折了。其实大棋士之路何尝不是如此?这些年,除了颠峰时期的李昌镐内外通吃,下棋的谁不是起起落落?低谷时能稳住劲不气馁不急躁,相信总还会有自己的一天,光说这个境界,恐怕连聂卫平、马晓春都做不到。常昊天分未必强过聂马,但是他做到了,所以他可以成为三国围棋势力消涨的关键点上的关键人物,尽管他可以输很多棋曾经令很多人失望摇头。或许,机会还真就是为准备好的人准备的。
下围棋的都知道平常心三个字,可是有几个真正懂得?一盘棋也可以谈平常心,一次比赛也可以谈平常心,可是谁体会那更是对一生修养的要求?人生总有起伏有顺逆,甚至运来铁成金运去金如铁,端的考验的是不离不弃这四个字,把持定自己,不是像佛那样看淡(尽管平常心来自佛语),而是看开,自己得到也要允许别人得到,我只追求我那一份。今天下赢之前,常昊与李昌镐的既往战绩是5:20,没这个心态和境界,换上旁的人,下都不用下了。
今天这个社会,节奏快,心态浮,连下棋都只要暴力只要纠缠,而常昊这个不怎么暴力不怎么纠缠的哥们,却不声不响地站到最高点,难道不能给我们一点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