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

(2011-12-27 22:25:35)
标签:

通货膨胀

流动性

货币政策

增长风险

分类: 看中国

    中国11月份通货膨胀回降至4.2%,CPI环比也出现了负值,以猪肉为首的食品物价明显下降。CPI的峰期已过,关键是回落速度及可持续性。
    必须看到,目前所看到的CPI回落,与去年高企的基数关系密切。扣除基数效应,CPI回落的速度并不快,物价回落主要集中在肉、菜等几项,范围狭窄。除了生猪供应周期逆转之外,其它食品类物价的供需关系并不稳定。
    更重要的是,当前的通货膨胀不仅源自食品价格,同时源自工资上涨所带来的非食品类通膨。食品通膨具有过渡性的性质,而工资上涨所产生的物价压力,往往是结构性的。当人们对工资预期出现改变时,服务业通膨便很难控制。
    笔者预计,12月CPI可能进一步放缓至3.2-3.5%,但是之后随着基数效应的消失而回升。中国的通膨未必如部分人士所愿,再回到过去2-3%的领域。在过去十年,中国曾经历过长期的工资通缩,农民工涌入沿海地区,令低端工资持续低迷。这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工资水平的正常化,势必带来通货膨胀的正常化。在过去十年,CPI平均值仅为2%;在今后十年,笔者认为CPI平均值在5%或再高一点的水平。当经济不景气时,CPI可能处于周期性低点,但是并非回到之前的区间。当经济景气回暖时,CPI便会急速上升。总之,周期性的回落,并不能抹煞CPI中位数结构性地上移这个事实。
    乐观者相信,通膨见顶意味着货币政策即将放松,不过笔者不以为然。中国的通货膨胀是回落到正常区间中,并非跌向通缩。尽管银行体系流动性偏紧,个别领域银根偏紧,整个社会的货币环境并不算紧。信贷GDP比率仅从高位略有下降,仍远高过历史平均水平。M2增长不到13%,但是如果将体制外循环的资金计入,M2估计仍有17%以上的增幅。基准利率水平,也大幅低过正常水平,错误的资金价格信号,导致了一系列金融乱象。
    除非经济出现硬着陆风险,货币政策未必有多少放松的空间。存款准备金率的确有进一步下调的可能,不过那是政策工具搭配上的微调,并非货币政策转向。利率的下一个动作,应该是加息而非减息。

                                                        

    本文原载于今周刊,为个人观点,并非任何劝诱或投资建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LTRO vs QE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