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央行救市流动性非农就业欧洲央行财经 |
分类: 看世界 |
全球股市上周劲升8%,为2009年3月(QE1)以来最猛烈的单周上扬,其中大部分来自六大央行联手提供流动性安排(外加上中国巴西放松银根)之后的48小时。商品、能源、黄金齐声唱好,资金流出美债、美元避险天堂。德国总理默克尔对欧元债松口,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暗示量化宽松,带起欧洲银行绝地反弹,西班牙、法国发债理想,欧元同业拆借利率回软。不过笔者也注意到,这次升市迄今为止,沽空平仓的成分大过好友建仓,成交量亦不太配合,所以技术性反弹的味道十分浓厚。
上周最大的事件,当属六国央行联合出手,通过掉期互换提供美元流动性,此举明显是针对欧洲银行的流动性困局。欧洲银行吸储基础薄弱,严重依赖资金拆借市场。但是随着欧债危机深化和蔓延,它们的信用风险上升,评级遭到下调。美国货币基金是资金市场的主要供应方,他们开始担心欧洲银行的偿债能力,导致欧洲银行资金短拙,欧洲乃至全球金融稳定受到威胁,于是迫使央行出手救援。此举有助于舒缓银行的流动性困局,对市场情绪有正面的帮助。然而,央行行动归根到底乃流动性安排,并未触及欧债危机的根源:财政赤字与主权债务违约风险。
美国非农就业在过去三个月平均每月增长143K份,失业率降到本周期新低的8.6%。失业率下降,一半来自就业大军人数的离奇减少,另一半来自新增就业机会,就业时数和小时工资均有上涨,这组数字是合格的。自从危机的谷底(2010年2月),美国经济已经制造出246万份工作;不过较上周期的顶峰(2008年1月),则仍有629万份就业机会消失了。以目前的就业复苏速度,起码需要三年半的时间,才能全部收复就业失地。房地产业是就业摧毁的重灾区,较高峰期少了38%的职位,制造业下跌27%,这些拖了劳工市场的后腿,而且一时间也难有大的改善。同时,地方政府的职位流失了7%,预计更多的裁员还在后面。笔者认为美国的就业市场,面临着许多结构性难题,失业率很难迅速、持续地改善。
本周焦点:欧洲财政联盟、欧洲峰会和欧洲央行。周一,德法两国预计推出欧洲财政公约,爱尔兰已经表示反对。美国非制造业PMI,54 vs 52.9。周二澳大利央行可能减息25基点。欧洲第三季度GDP,同比1.4/环比0.2%,vs 1.6%/0.2%。周三欧洲央行例会,估计减息25基点,但不排除50基点。同日日本机械订单1.2% vs 0.2%。周五密执根大学消费信心指数,66 vs 64.1。
(本栏每星期日在此博客刊出,周一9:30am主要内容会在央视2台交易时间中出现。以上观点仅为个人对市场的看法,并非任何投资劝诱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