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牛熊对决中,牛又下一城。
上周市场围绕着三大故事展开:希腊违约危机、美国联储货币政策、人民币汇率传闻。希腊形势明显恶化,它目前的发债成本已经高到无法承受的水平,信用评级亦遭调低,希腊成为上周的主要负面消息来源。上周发布的联储三月份会议纪要显示,尽管经济数据转强劲,美国央行并不急于改变目前的超宽松货币政策,美国国债利率应声下跌,利好经济,股市冲击2008年5月以来的新高。市场关于人民币升值的传言甚嚣尘上,拉动亚洲货币、香港股市和商品价格一起上涨。
市场对希腊发行美元国债反应冷淡,惠誉更将其主权信用评级连降两级,希腊国债与德国国债之间的息差创下历史新高。笔者认为,希腊的自救行动已告失败,欧洲靠口头保证来支持市场的做法,也已不合时宜。惟有欧盟或IMF的资金,才能使希腊度过即将开始的还债高峰期。
商品市场近来与美元之间的负相关性明显转弱,美元走强时,石油、黄金、工业商品依然能够声势凌厉。笔者认为三大因素支持着近来的商品价格:1)
日元再次成为套利交易的借贷货币(funding currency),这样减少了商品市场对美元汇率的敏感度;2)
ETF及主权基金十分活跃,成为商品(尤其是黄金)的主要买家之一;3)
人民币升值预期上升,市场认为强劲的人民币汇率会令中国购买更多的商品。除了第一个因素之外,笔者相信后两个因素可以在短期刺激商品价格,但是不至于令商品与美元脱钩。长远来讲,全球经济的持续强劲复苏,是打破这种相关的关键因素。
本周三大市场焦点:拯救希腊、中国宏观数据/人民币政策、美国进入季报季节。周三美国三月零售,预计为1.1%
vs 0.3%。周四美国三月CPI为0.4%
vs
0.1%。周五欧洲CPI为0.9% vs
0.3%。美国新屋动工许可估计为610K, vs
579K。密执根大学消费信心指数可能大升至80 , vs
73.6。
(本栏每星期日在此博客登出,周一早上于CCTV2交易时间出现。以上观点仅为个人对市场的看法,并非任何投资劝诱或建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