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a股ipoqdiietf刺激经济财经 |
分类: 看中国 |
中国证监会公布了新的IPO条例,意味着去年9月以来停顿下来的A股市场新股集资活动即将重新启动。这是今年A股市场最大的腾挪变化,对大市究竟祸兮福兮?
对此笔者的理解是:(一)中国政府对经济复苏已经有九成把握,工作重点开始转移到非宏观领域。(二)在不影响整体信贷规模的情况下,北京开始着手处理短期资金流动性,利用新股集资来吸走热钱。(三)股市已经成为政府调控经济的一个重要政策工具,监管部门试图利用新股发行速度来控制股价上升的动力,但又不至于令其大幅下挫。(四)IPO重开,节奏和力度至关重要,估计以先易后难、先小后大为原则,率先启动中小板。(五)集资顺序上相信国家重点项目,尤其是基建项目会有一定的优先权,让资本平台为国家的财政刺激措施提供一个集资的渠道、市场化的平台。(六)前几个IPO不仅关系到资本市场的表现,更会影响经济与消费的前景,所以只准成功不许失败,估计在新股定价上会预留足够的上升空间。
中国的A股市场,已成为继4万亿之后第二个刺激经济的政策工具。与财政刺激、基建投资不同的是,A股市场毋需任何政府资金投入,只要政策利好,民间资金便心甘情愿地大量涌入。股市走强,对消费信心的支持是有目共睹的。笔者认为,北京要调控的是股市上涨的速度,而不是方向。另外,前一段时间银行爆出天文数的新增贷款,这对稳定经济至关重要,不过也造成了短期流动性泛滥的后遗症。在经济复苏极不均衡、出口形势依然严峻、就业局面继续恶化的今天,政府暂时无意大幅收缩银根,祭出 IPO乃是有针对性的抹干热钱,实为货币政策上的高招。
北京在资本市场的另一项腾挪,是悄悄地引导国内资金流入香港市场。4月开始的 QDII专户理财,便允许有实力、可承受风险的国内资金投资港股。汲取上一次 QDII出海惨遭伏击的教训,这次入市可谓“悄悄地进村,开枪的不要”,虽然规模和声势大不如前,但是中资抄到了港股的底。 QDII专户理财,主理国内社保基金、保险基金和企业退休基金的海外投资,其潜力应该大过当年的QDII,相信规模会在今后一、两年内大增。另外,QDII再次出海也已经重新提到政府的议事日程上来。
最后一个腾挪,是跨境ETF基金的壮大。ETF是Exchange Traded Fund的缩写,中文译为交易所交易基金。中银国际发行的A股ETF,预计今年7月登陆台湾,成为台湾资金投资A股的第一个合法载体。香港已经有数只A股ETF基金,为有兴趣投资国内股市但又受资本管制或流动性限制的资金提供了交易的窗口。笔者相信,A股ETF的数目在今后两年会明显上升,成为海外资金投资A股的重要平台。中国散户通过ETF投资海外市场的时机似乎也在逐步成熟,一场金融海啸将金融资产价格拉到比较有吸引力的水平。而ETF应该是克服中国资本项目不开放,但允许海外投资的一个主要阶段性工具。这类产品在国内出现的时机目前还不清楚,不过散户透过跨境ETF投资海外的大方向看来是明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