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大利空消息夹击下,全球股市在上周四、五出现暴跌。美国S&P指数一周跌4.4%,英国富时指数跌5.6%,日本日经指数跌4.8,香港恒生指数跌3%。触发回吐有几个原因:1)美国次级按揭贷款危机蔓延,债务抵押债项(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 CDO)出事,导致信贷紧缩;2)企业债券市场急跌,私人股权基金无法募集杠杆收购(Leveraged
Buy Out, LBO)所需资金,令市场担心银行及投资银行的大量搭桥借款(bridge
loan)可能成为坏帐;3)日元汇率急升,套利交易(carry
trade)平仓,资金流出高风险资产。笔者相信,这是在投资风险意识单薄、极度超买下的一次正常调整,强劲但短暂。除了美国房地产及部分金融企业外,基础面并未出现重大变化,新兴市场尤其如此。
受套利交易平仓影响,金属价格急跌。伦敦期铜跌4.4%,期镍跌13.1%,期铅跌15.1%,金价也跌3.3%。石油价格高位徘徊,小麦价格再涨5.1%。资金寻求避险天堂,涌入美国国债,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急降至4.76%。几乎所有高息货币,均随日元强劲反弹而走贬。笔者认为日元套利交易不过在经历获利回吐,中期趋势不变。
市场关注本周五的美国就业数据,七月非农业就业预计增长14万(vs
六月13.2万)。周三的七月ISM则可能比上月略有下降。欧洲央行周四开会,不会加息,但会对下次加息作出部署。
(本栏每星期日晚在此博客登出,周一早上于CCTV2中国证券出现。
以上观点仅为个人对市场的看法,并非任何投资劝诱或建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