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易中天于丹们能够火多久?

(2007-01-10 20:57:13)

 

 

写下这个标题,感到有点不妥,是不是会给人误解,以为我对两位当红之学者有意见,甚至是嫉妒?其实一点这种意思都没有,相反,我十分佩服二位的学识和表达水平,也为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有这样的文化普及者而感到高兴。

那为什么要说这个话题呢?确实是偶然的一个念头。

昨天看 于丹老师的《讲庄子》,很受启发。但是我也想,按说于教授讲的不是什么新东西,而是过去就有不少人讲过,可能表达方式不同,细致程度不同,甚至语气也不同,但是,大体意思是一样的。为什么以前的讲者没火,今天的却火起来了呢?

我想两个因素是不能忽视的。

一是经济的因素。前些年,大多数人还在一门心思地赚钱,有句话叫“钻到钱眼里去了”,就是这个意思。既然到了钱眼里,一定是两眼一抹黑,看不到别的。不用说文化或者历史了,就是儿女亲情或者夫妻情分都被扔到一边去了。而现在,经济发展的速度超过了人们的想像,所谓“衣食足,知荣辱”,就是说在腰包里有钱之后,就会有不少人追求精神层面的东西。现在当然不能说人人都有钱了,但是,有相当一些人比过去的生活好的多,这是事实,还有相当多的人尽管还算不上有钱,但是知道了钱应当怎样赚,也从有钱人那里知道了不是钱越多越快乐的道理,所以,在易中天和于丹两位的讲课恰逢其时地出现时,抓住了许多人的耳朵。

还有一个因素是电视。

如果说中央电视台是第一强势媒体,相信不会有异议。中央电视台百分之几的收视率,都是几百万人的庞大数字。在许多人渴望知识的时候,中央电视台把具有一定水准的老师的形象连同声音一起送到千家万户,想不火都难!

但是,我为什么提出能够火多久的问题呢?

不是说盛久必衰的规律,而是说人们的需求会随着各种因素的变化而产生变化。

说实在的,易中天和于丹两位教授是十分出色的老师,他们可能肚子里装了七分货,但是,他们能把这七分货都倒出来,甚至能超水平地倒出八分来。可是,我也不得不说,如果说他们两位的表达能力出类拔萃的话,他们的学识水平肯定不是这个领域里最出色的。他们所讲的东西,在很大程度上是属于启蒙性质的,比较初级的。当人们接受启蒙后,提高了自己的学识水平后,必然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会希望那些有十分学问但是只能讲出八分的人出场,毕竟还是要多一分嘛!

真正推动学术研究发展的,大多数是默默耕耘的人,他们是学问的源头。

当然,台前宣讲的人也不可或缺,因为学问也需要普及。但是,普及之后的提高,是更需要火起来的,也一定是会火起来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