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央视二套看了一段《财富故事会》,没有看全,但是大概意思是知道的。
一个生产手表的工厂,在走过它曾经的辉煌后,已经没落了。原因不止是工厂自身的,还有许多复杂的因素,比如说体制问题,比如说技术问题,比如说市场问题,等等。
中国的手表业,现在普遍在困境中,根据不那么准确的统计数字,在国际市场上,一块瑞士手表,平均价格在100美金左右,一块港产手表,平均价格在6美金左右,而一块国产手表,平均价格只有1美金左右。这样,中国生产的手表占了全世界产量的70%以上,但是产值仅仅为20%左右。这个数字可能不确切,但是,中国手表没有顶尖的企业,没有顶尖的品牌,这是事实。
让人感动的是,这家叫做北京手表厂的企业,还是在困境中寻求出路,他们开动脑筋,动员力量,硬是作出了一块叫做“游龙戏凤”的高档手表,叫出了百万元的天价。
这个高档,主要是出自手工,在大部分的手表零件上,哪怕是再小的零件上,都刻上了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图纹,这块表显示出雍容华贵,精致无比。
这块表在经历了许多波折后,在今年4月以12.5万美圆的价格售出,百万元的叫价没有落空。北京手表厂的苗洪波厂长在讲述这个故事时,绘声绘色,激动之情,依然溢于言表。
我也为他高兴。中国手表,除了那种文物级别的,能够卖出这样的价格,是可喜可贺的。但是,在祝贺之余,又觉得若有所失。失掉什么呢?
我终于找到答案,就是在苗厂长讲述这个故事的最后,没有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要在品牌塑造上下大工夫。
中国人心灵手巧,这是世人皆知的。用手工制造出举世皆惊的东西,在世界上卖个大价钱,不是难得不得了的事情。说句笑话,许多农民兄弟照样画葫芦都能以假乱真。所以,说北京手表厂还能生产出更高价格的手表来,我一点都不怀疑。
但是,问题总出在但是上,这个高价卖出的手表,没有沾上品牌的仙气。就是说,它那100万,基本上是硬的成本,材料、手工、厂房和机器折旧等等。看看国外的一些品牌,比如说体育品牌上的耐克,贴上他的牌子,就比同等质量的国产品贵上许多。这就是品牌的魅力。
回过来说手表,中国现在号称国产手表四大天王的是飞亚达、依波、罗西尼和天王表,哪个能在国际上有一席之地,哪个能让国内高收入人群去购买?而像伯爵、江诗丹顿、百达翡丽等国际名表,动辄十几万几十万,买的还大有人在。相信手表本身的金子或者钻石加上手工本身值不了这么多钱,要说走时的准确性更比电子手表差的太远。人们买这种手表,已经不考虑手表本身的实用功能,而是冲着品牌去的,知道值得收藏,一定保值。
北京手表厂的游龙戏凤也是值得收藏的,也会保值,只是还没有自己的品牌,所以,只能一块一块地去卖,而每一块手表都必须付出艰苦的劳作和艰苦的销售过程。
在抓产品质量的同时,应当在品牌塑造上多下工夫,这可能比生产一块手表更难!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