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新京报》A26版是对话栏目,几个部委的新闻发言人在这里亮相。教育部的发言人叫王旭明,《新京报》编辑为他接受采访起的标题是《网评让我悲喜交加》。这个标题挺引人注目的,让我想起几个月前,这位王发言人的几句话引起的轩然大波,忍不住想看看他又有什么高论。
一看不得了,果然妙语连珠。
他说,在发布新闻的时候,“我还没有发现失实或不准确的地方。但在表达的语气上、感情上,还有深度和广度上要提高”。他对自己的打分为60分,及格。关键的一段话在结尾处:“我的态度就是与媒体和记者交朋友。虽然也经历过磨难、挫折和怀疑,但我到今天这个态度不动摇。我也希望媒体能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我,这也是在保护媒体的朋友,也是在保护媒体自己。”
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是教育部的新闻发言人在说话?记者记录有错?如果记录准确,那只能说明这位发言人水平有点差。
发言人自比为大熊猫,倒是找到了一个好比方,那么珍稀的动物,千万要呵护好,有什么问题都要包涵。在四川的山里。这些大熊猫就是袭击牲畜,偷吃庄稼,老百姓也是不许对它们有任何威胁的,否则要承担法律责任。这位发言人难道是这个意思?
也许是,不然,为什么说,保护了他,也是保护媒体的朋友,也就是保护了媒体自己,细琢磨一下,这里怎么还有点威胁的口吻。
说威胁肯定是没有的,我宁可相信是水平问题,而不是品质问题。
我翻看了王旭明在9月份的那次引起强烈反响的话,越发感到了这个问题。
王旭明是这样指出的:
现在社会各界都非常关心困难孩子上学,有痛心疾首的,也有愤怒指责的,也有同情可怜的等等。实际上,中央政府为了让困难学生上大学,已经拿出了几百个亿资助这些孩子们上大学,包括建立了“奖、减、贷、助、免”一套资助困难学生的完整体系。但是对这样一个完整体系,媒体的宣传还不够,仍有很多舆论在呼吁穷孩子怎么穷,希望社会各界伸出援助之手。王旭明认为,这样的报道往浅的说是无知,深的说是对国家政策的漠视。
舆论呼吁社会各界对穷孩子的教育伸出援手,怎么就成了无知,怎么就成了对国家政策漠视?这种逻辑关系实在可笑。
当然,如果这位发言人真的是一只大熊猫,出了这样的错,不算什么,问题是他还不是,相信大家也不会把某位发言人看作是大熊猫。
这是他的一相情愿。
另外,我对他够不够60分,持保留态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