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深航乘过再看国航

(2006-04-09 10:59:39)

 

 

首先声明,本人和深航没有渊源,甚至乘坐深航的机会都很少,因为我在上一篇博客文章中说了,我是国航的金卡用户,所以一般情况下都会坐国航,好攒些里程券。但是,在我上一篇博客文章《国航,你道歉怎么这么难》挂出来后,有网友留言说,深航的服务好,准点,空姐和言细语,还有自制的辣椒酱。所以我选择深航返回北京。

果然不错。4月8ZH9831航班上午1050起飞,就是1050起飞,下午150到,就是150到,接我的司机起码没有给首都机场候机楼多交停车费。

准点是一回事,确实不能强求,因为还有很多人力不能控制的因素。我想说的是,这一趟深航坐下来,我感到深航的员工在服务上是动了脑子的。

在说这个问题之前,我先请各位看官读一段国航员工对我上一篇博客文章的留言:

我是一名国航的员工,看到你发的贴子和楼上同志的跟贴,忍不住讲两句:首先,没有哪个航空公司会蠢得无缘无故去延误旅客的航班,懂内情的人都知道,延误一个航班后面牵连的不止一个环节,什么调度、配餐、地面服务、包括乘务员、飞行员本身也会受很大的影响,那么谁会无缘无故地去延误航班呢?再者,旅客乘坐飞机是考虑不到什么天气或其它因素的,比如你在这个机场飞往下一个机场,即使你身在的地区天气非常好,但你知道途中和目的地的天气会很好,对飞行安全不会造成影响吗??还有许多太客观的问题。航空公司的宗旨都是本着安全飞行的,所以希望大家在延误班机这个问题上,不要那么武断。如果航空公司不对旅客本身的安全着想,那么延误航班从何而谈呢?所以,请不要轻言污蔑!

其实,我在上一篇文章里只是提出了对于误点,国航应当及时道歉,没有任何诬蔑的语言。如果把这篇文章也看作是诬蔑,国航有些员工的心理承受能力实在成问题。

至于飞机误点,确实有这位国航员工所说的种种原因,但是,我要求的,我想也是绝大多数旅客要求的,不是飞机从不晚点,而是晚点后,而且是不论何种原因晚点后,要有解释,要道歉。因为作为旅客来说,一般的不会去区分是航空公司原因还是机场原因,是餐食原因还是油料原因,是地面服务原因还是飞行员原因。旅客常常是把整个航空看作一个系统来评价。这也许是不准确的,但是我们不能要求旅客像航空系统的员工一样内行。正像现在要求顾客要掌握识别假货的能力以自保是苛求一样,让旅客了解清楚情况再批评,也是苛求。

如果我把这位国航员工的说法,看成是他的真实想法,如果我把这位国航员工看成是国航员工的代表,那么,我真的认为国航迅速进步的可能性很小。

反过头来说深航的动脑子。

一是态度。笑容是从心底发出的,而不是假笑那种,这算动脑子系列吗?我觉得算,我相信,深航在培训员工是,一定会有微笑这一课。把旅客看成是自己的朋友,才会有心底的微笑,一上飞机,广播就告诉我们,乘务长是郭静,前舱服务员是某某,后舱服务员是某某,而一般的航班,只说机长和乘务长的名字;

二是餐食。我数了餐食盒里的品种,有牛肉米饭,有蛋糕,有一盒煮花生,有一小袋榨菜,有一块海藻饴,有一袋土豆片,还有一袋辣椒酱。比国航的丰盛多了。我对空姐开玩笑说,我是因为听说有辣椒酱才乘坐深航班机的,她笑了,说,这是我们的特色服务,酱是深航自制的。说了这么多吃的事情,有人会认为本人是个馋鬼,这是冤枉我了,我其实不是说东西有多好吃,而是说他们在想办法。多一点吃的东西成本不会增加什么,但是在旅客心中得分不少;

三是活动。快到北京时,机上广播说,坐了这么长飞机,旅客们辛苦了,为了大家的健康,有乘务员带领作体操。这个体操是上肢运动,机舱里顿时成了胳膊的树林。

四是语言。一路上,深航的广播都是在说规范的敬语,说了许多次感谢旅客乘坐深航航班,说的我都为以前没有多坐深航班机而不好意思。快到北京时,机上广播又对北京的情况作了介绍,使对北京不熟悉的人增加一些对北京的了解。

想想,我说的这些都是小事,但是小事里反映出一种动脑子的精神来。

对于我们这些乘坐飞机旅行的人来说,第一当然是安全,第二是准点,第三就是得到一流的服务,我们不会把第三当作第一,当然也不会用第一第二来取代第三。而作为航空公司的工作人员,也不应该说,我给了你安全了,你就不要别的了,或者说,我给了你们安全和正点,别的就算了。

顺便说一句,我坐国航从北京到深圳,花了1840元,用去了近5个小时;我坐深航从深圳到北京,花了790元,用了近3个小时。

至于服务,我刚才说了。

至于安全,我就不用说了,因为我还在写博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