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润的慈善排行榜又一次出炉了,现在热劲还没有过去,甚至还有些烫手。
烫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作为人们生活中离不开的“汤糖躺烫”中的一位,烫是生活必需的一个元素,没有这个元素,人们可能还在茹毛饮血;另一方面,烫坏了也不是好滋味。所以,常常有离不开又要小心翼翼对待的东西。
去年的慈善榜其实就烫了一下杨澜夫妇,他们以6090万元的捐款,位列慈善榜的第四位。当时就有人质疑,她是不是捐了这么多钱,捐到哪里去了?今年,杨澜的名次又提前了,成了榜眼,捐款数字更是达到了惊人的5.5亿元。媒体又发出了同样的质疑声。
媒体的眼睛盯着杨澜,没有什么奇怪。因为杨澜在众多慈善家中,是知名度相对较高的一位,何况大家对阳光卫视经营状况的了解,是负面消息居多的。而杨澜到底靠什么赚钱,保密工作好像也做得不错。
知名度加上神秘感,不吸引大量眼球才怪。
但是,只盯着杨澜是有失公允的。慈善榜是长长的一串名单,为什么要盯住一个人不放。还有那么多榜上有名的人。他们是不是都像榜单上说的捐了这么多钱?他们的钱都捐到哪里去了?老百姓心中的问号还是蛮多的。
是不是百姓们苛求了呢?中国的慈善事业还刚刚起步,富人们想戴顶慈善家的帽子其实是好事,说明他们在追求积极向上的东西。因为确实也有些人富起来后,花天酒地,骄奢淫逸,心中没有慈善二字。就目前而言,在我国慈善事业的监督机制还不健全,有的想当慈善家的富人也许会钻个空子,在捐款数字上打点埋伏,但毕竟是走在这条路上,老百姓不应该拦在路上,当头打他们一棒,而是应该在后面推上他们一把,这样更理性些。
但是,老百姓的苛求又有一定的道理,想登上慈善榜的人,应当是一个品质高尚的人。如果一面卷钱一面捐钱,如果说捐钱而手又紧紧捂着钱袋,如果说捐的钱又流回了自己的产业而成为了自己扩大生产的资金,那一定不能戴上慈善家的桂冠,即使戴上了业应当摘下来。否则,会坏了慈善事业的规矩,影响慈善事业的迅速成长。
当然,为什么媒体会盯上杨澜夫妇,也和他们说的有些话实在欠考虑有关。
吴征在回应媒体质疑时说:杨澜认为,我们只在乎是否快乐。
吴征此言差矣,任何人都可以说这句话,但是想做慈善家的人不能轻易说这句话。因为慈善家在用金钱帮助他人的同时,一定要用爱心去关怀他人,要关注他人的感受。不能说我捐了钱,我心理得到了满足,我快乐,但是别人是否快乐不干我事,那不应该是慈善家的心态。中国有一个“嗟来之食”的成语,某穷人饿得奄奄一息,有人给他一碗饭,像是今天所说的慈善行为,说:嗟,来食!穷人认为是对自己的侮辱,宁可饿死不吃这饭。这位穷人在遇到这样的施舍者时,心中一定是不快乐的,即便施舍者得到了满足心中充满了愉快。
吴征说的另一段话就更不靠谱了,他说:纠缠到底捐了5亿元还是50亿元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纠缠51%值多少钱也毫无意义,我们想说的就是无论你是捐了一个亿还是一万元,捐一亿元的不一定道德更高尚,或者说对社会的爱心更多一点。人和人的能力有不同,最重要的是参与。
这话一点都不错,如果是在讨论慈善意义的场合。但是在谈论以数字来衡量来排列慈善家的先后顺序的时候,这句话就有些可笑了。
吴征出现在慈善榜发布的现场,表示了他对胡润慈善榜的认可。这个榜大家都看到了,不是按照觉悟高低排榜,发布会现场也不是讨论慈善和爱心关系的话题,而是发布谁应当占据慈善榜的什么位置,论据只能是捐款的数字。如果说数字不重要,只看爱心,那还能排出这个榜来吗?我们可以制造一个事例出来:某位全部资产只有1万元的老人捐出了8千元,相当于捐出全部资产的80%,他是否应当排在这个榜的首位呢?相信胡润也不能赞成这个说法。
这篇文章,发表在4月13日的第一财经日报。杨澜是我多年前的同事,我很尊重她,但是有些话我还是实话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