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情感 |
分类: 课堂教学 |
课程代码:
学 时数:总学时24(理论20实验0习题0讲座2讨论2实习0 ) 学 分 数:1.5
课程类别:全校公选
主讲教师:方刚
编写日期:
2007年12月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课程性质:《两性关系与两性文化》适合高等学校本科所有专业的选修课。
教学目的:大学生正在或即将面临恋爱、结婚等事宜,对人类两性关系的历史与文化也充满了好奇。现代社会,传统的两性关系与文化正受着冲击,人们处于种种困惑之中。本课程跨越生理学、历史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讲授。在大学生步入社会之前,帮助他们对人类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两性关系有全面、深入、科学的认识和理解,给以正确的引导,有助于他们正确处理恋爱、婚姻中的问题。
1.女性与社会性别 (讲课2学时)
教学内容:
(1)女性主义关于社会性别的论述。父权制的概念。
(2) 女性主义的两次浪潮。
(4)观察与思考问题的社会性别视角。
基本要求:
深刻理解女性主义关于社会性别的概念与基本观点,深刻理解父权制的概念。对上世纪女性主义运动的两次浪漫中的主要思想和观念有所把握。深刻理解社会性别是由社会文化建构的,而不是生理决定的。最重要的是,初步学习以社会性别视角观察和思考问题,对于将社会性别视角带入其它学习与工作的方法有初步了解。
2.男性气概与男性研究 (讲课2学时)
教学内容:
(1) 西方男性气概的基本理论,中国男性气概研究的现状。
(2)男性气概研究涉及的主要领域,具体实证研究举例。
基本要求:
了解关于男性气概近百年来的理论演进,理解男性气概并非单一的,一元的,而是一个多元建构的过程,存在各种各样的男性气概。男性气概研究的重要领域包括:男性与家庭;男性与异/同性关系;男性与健康;男性与性;男性与传媒;等等。通过对几个实证研究的了解,理解男性气概研究的主要理论思路,深刻理解男性气概可能对男人心理的影响。
3. 西方的两性关系与两性文化(讲课2学时)
教学内容:
(1)西方性文化演变的历史。
(2) 西方性革命对社会的冲击。
基本要求:
了解西方历史上重要阶段的性文化特点,深刻理解两次性革命发生与发展的背景和影响。
4,中国当前的两性变革与心理准备 (讲课2学时)
教学内容:
(1) 中国当前社会两性变革的基本状况。
(2) 这种变革的原因。
(3)大学生应有的思想准备与对策。
基本要求:
了解中国当前两性变革的基本状况,了解这一变革的表现、原因、背景与对社会文化的冲击,对于当前的两性变革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深刻理解大学生应该有的思想准备与对应策略。
5. 两性关系的生理学基础(讲课2学时)
教学内容:
(1) 两性的生理差异,生理解剖。
(2)大学生常见的性生理困扰。
基本要求:
深刻理解男女两性的生理解剖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对各自生理活动的影响。深刻理解针对大学生常见的一些性生理问题应该有的态度和对策,如手淫、月经、性冲动、意外怀孕,等等。
6,性与性别的少数人群(讲课2学时,讨论2学时)
教学内容:
(1) 酷儿理论与跨性别理论。
(2)作为人权的性。
(3)性少数人群的权利与权力。
基本要求:
深刻理解酷儿理论和跨性别理论,深刻理解将性作为一种与生俱来的人权的理念,深刻理解并尊重传统心理学定义的“变态”人群的多元的性选择权力与权利,并重新改写词汇,如易性恋者、易装恋者、虐恋者、裸恋者、物恋者、恋足者、秽物恋者、双性人,等等。
7. 同性恋 (讲座2学时)
教学内容:
(1) 关于同性恋“成因”的争论。
(2) 社会对同性恋态度的演变。
基本要求:
了解历史上关于同性恋“成因”的争论,深刻理解讨论“同性恋成因”本身便是一种歧视。了解社会关于同性恋态度的变化。对同性恋者应该采取的公平、公正、民主的态度。
8.色情品与性文化 (讲课2学时)
教学内容:
(1)色情品的种类、历史,人类对色情品的态度。
(2)色情品对心理健康成长的争论,包括但不限于女性主义阵营内部的冲突。
基本要求:
了解色情品的种类与历史,了解对于色情品针锋相对的态度,深刻理解女性主义内部关于色情品对于心理健康成长的争论。认识关于色情品对心理有害的观点不能一以概之,有些色情品对心理的伤害是文化建构的。
9. 性教育与性心理成长 (讲课2学时)
教学内容:
(1) 传统的性教育观与对性欲求的压抑。
(2) 性教育与“性信息传递”,多元的性教育观。
(3) 新的性教育观,性教育与性别教育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基本要求:
了解传统的性教育观对性的压抑态度,深刻理解多元性教育观的主张,深刻理解西方主要的性教育两大流派(纯洁性教育与安全性教育)的差异。树立关于性的开明、积极的态度。深刻理解性教育与性别教育的不同分性。对于一些心理咨询中经常遇到的性教育问题,掌握正确的处理方式。
10. 情爱观与爱情和婚姻 (讲课2学时)
教学内容:
(1)
(2) 旧浪漫主义情爱观对爱情与婚姻的伤害性。
(3) 新现实主义情爱观视野下,处理心理咨询中常出现的情感问题的方法。
基本要求:
了解旧浪漫主义情爱观和新现实主义情爱观对于恋爱、婚姻的态度上的差异,理解理解旧浪漫主义情爱观牺牲个人成长,构筑虚幻的理想浪漫爱情世界对人的伤害,以及对婚姻和家庭的潜在的威胁。深刻理解新现实主义情爱观的主张,以及在这种主张的指导下,如何处理生活中常见的爱情、婚姻、情感问题。
11. 性的伦理规范与社会控制 (讲课2学时)
教学内容:
(1)性的伦理道德的定义及背景
(2)性的社会控制的机制
(3)性的社会控制的解构
基本要求:
了解主流社会关于性的伦理规范与道德标准是怎样的,它由什么决定,如何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了解性何以成为社会控制的重要目标,意义何在。社会如何进行控制,这种控制在现代社会有何变化。深刻理解主流社会关于性的伦理规范的过时性,深刻理解针对性的控制是一种政治控制的理论。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和分工
本课程是全校A类公选课,它可以成为其它课程的补充,提供给学生一个扩展知识、增加新的分析视野的途径。
四、本课程的考核方式
期末考试采用写作论文的形式。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20%--30%,期末考试占80%--70%。
五、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建议教材:
教师自编讲义,不指定教材。
建议教学参考书:
1. 《女性主义》(山东人民出版社)
2. 《男人要解放》(山东人民出版社)
3,《男性研究与男性运动》(山东人民出版社)
4,《中国多性伙伴个案考察》(中国社会出版社)
六、课程简介
《两性关系与两性文化》是综合介绍两性关系与两性文化基本知识与理论框架的一门课程,是大学本科阶段的公选课。主要内容包括:女性与社会性别、女性主义流派、男性气概与男性研究、男性气概与男性运动、sexuality研究、性的少数人群与性变态、同性恋、性产业与性工作者、色情品与性心理、性教育与性心理成长、情爱观与爱情和婚姻、性的伦理规范与社会道德。本课程培养学生具有挑战和质疑传统、创新与开拓的思维方式,也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讲授中将紧紧结合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一些性、性别、婚姻、家庭问题,以期帮助学生提高处理这些问题的能力。
执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