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记者朋友,是陆博导和王大师的学生,说是采访其实更像是闲聊,有着“十万个为什么”式的韧劲,以及“理性的四环路上”的终极关怀。
最后她忙了两个通宵,整理出来的口述实录,长达万余字,我帮着修剪了枝蔓,使得文字与这次闲聊,与我本人,不至于有太多走样。
记:从复旦出来以后去做什么工作了?
韩:毕业后分配到国企,后来还去过上海侨报,但固定的地方很少,在团市委也待过一年,断断续续的,后来到青年报,开始确定作传媒,前面都不确定。
记:为什么想要做传媒?
韩:当时也没有思路。人家说你只会写诗,但总要找条出路,传媒好像还靠近一点。但事实上写作习惯还是背离的。我从报社出来以后其实就在这样转型:从传媒到经理人。中间又有两年多的时间做投资顾问,所以对传媒整个的业态和经营脉络非常熟悉,因为规划和操作过各种不同的媒体模型,我觉得我可以是很合格的经理人了。
记:每一次转变都是现学吗?
韩:就是做嫁接。做投资的时候和传媒的经验嫁接;传媒经验可以用在媒体投资规划上;后来在筹备《第一财经日报》时,又学习了具体的传媒执行和管理方面的经验。传媒、投资、管理、执行,几块就有了结合。
记:从传统媒体到万众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韩: 2000年后我到过一家投资公司,做了两年,谈了很多项目,无一成功,那段时间等同于退休。我就出去玩,又开始写专栏,也玩论坛,反正没什么事,闲着。其实我很单一的,虽然我跳来跳去,但是看到我的脉络非常单一,很专注:传媒嘛。
记:投资也是投传媒吗?
韩:对啊。他们原来投互联网企业,纳斯达克股灾后颗粒无收。后来我就说你们可以把项目转到传统媒体。我说总还有机会,一年到两年。显然当时还有许多障碍,最后一家也没有谈成。
记:你不会有焦虑吗?
韩:是有一点的。总觉得自己可以比别人做得更好。但有很多事,不是我能够去控制的。
记:那个半赋闲的状态你做了些什么?
韩:我旅行很多,写作。然后又开始筹备第一财经日报,回到体制内。因为我觉得,当时条件不成熟,体制之外还是有问题。
记:从第一财经日报跳到万众的决定这么快,是客观因素导致的吗?
韩:都有,互相推动的,这好像很顺理成章的一件事情。
记:到底是为什么?
韩:我的想法是做第一嘛。
记:具体的指标呢?怎么做到呢?
韩:我当然有很多想法,但我不喜欢空说概念。现在也有很多人,跟我谈概念,谈理论,我也听。但是我跟他们说,这些东西你们说完后要忘掉的,执行和这个两码事。我觉得我是一个很务实的人。
记:是怎么跟电子杂志发生联系的?
韩:因为很巧,我本身就一直在关注互联网。这个行业起伏很大,一些新的商业模型在尝试,有一些要转型,有一些关掉,有一些要发展。去年上半年,我发现了电子杂志,看到就觉得这个形态非常好,当时就跟小七说:来看一下,很好的东西。小七看了一眼回答:什么破东西啊,不要看。但我觉得,这可能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向。
记:你对自己的状态很满足?
韩:我觉得够本了。普通人,一辈子做深做精一件事,已经不得了了。如果你有机会做深做精N件事,然后每件事又非常投入非常有乐趣,那么毫无疑问地,对吧,你的生存的质量和密度是别人的5倍6倍,甚至10倍。
记:你每件事情都特别投入吗?
韩:做任何事情,包括游戏。我玩游戏时,可以玩到顶尖高手。
记:什么游戏?
韩:当然不是传奇,就是比较小的,100个人以内。我玩到比第二位超过了好几倍,我是第一。最后我就不能随便动手杀人了,我碰一下,别人就要死,没法玩了。
记:那是什么时候?
韩:很久以前了。
记:这些事情是本身你就喜欢,还是说既然做了就……
韩:做了就做到最好。我这个人,可能虚荣心比较强。再大的事情,说到底都是GAME,是游戏,更是竞技。
记:那你是想得到什么呢?
韩:虚荣心强,任何事情你都想把别人比过去;虚荣心强,就有竞技;虚荣心强,就要遥遥领先。就像对我们现在的内容团队,我就说,我们做出来的产品要让对手,让我们的同行绝望。这个就是我做任何事情的一个态度,除非这个事情我不能控制,我要能控制的话,这就是我的目标。就像我对待游戏的态度:别人不要想超过我。
最后她忙了两个通宵,整理出来的口述实录,长达万余字,我帮着修剪了枝蔓,使得文字与这次闲聊,与我本人,不至于有太多走样。
记:从复旦出来以后去做什么工作了?
韩:毕业后分配到国企,后来还去过上海侨报,但固定的地方很少,在团市委也待过一年,断断续续的,后来到青年报,开始确定作传媒,前面都不确定。
记:为什么想要做传媒?
韩:当时也没有思路。人家说你只会写诗,但总要找条出路,传媒好像还靠近一点。但事实上写作习惯还是背离的。我从报社出来以后其实就在这样转型:从传媒到经理人。中间又有两年多的时间做投资顾问,所以对传媒整个的业态和经营脉络非常熟悉,因为规划和操作过各种不同的媒体模型,我觉得我可以是很合格的经理人了。
记:每一次转变都是现学吗?
韩:就是做嫁接。做投资的时候和传媒的经验嫁接;传媒经验可以用在媒体投资规划上;后来在筹备《第一财经日报》时,又学习了具体的传媒执行和管理方面的经验。传媒、投资、管理、执行,几块就有了结合。
记:从传统媒体到万众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韩: 2000年后我到过一家投资公司,做了两年,谈了很多项目,无一成功,那段时间等同于退休。我就出去玩,又开始写专栏,也玩论坛,反正没什么事,闲着。其实我很单一的,虽然我跳来跳去,但是看到我的脉络非常单一,很专注:传媒嘛。
记:投资也是投传媒吗?
韩:对啊。他们原来投互联网企业,纳斯达克股灾后颗粒无收。后来我就说你们可以把项目转到传统媒体。我说总还有机会,一年到两年。显然当时还有许多障碍,最后一家也没有谈成。
记:你不会有焦虑吗?
韩:是有一点的。总觉得自己可以比别人做得更好。但有很多事,不是我能够去控制的。
记:那个半赋闲的状态你做了些什么?
韩:我旅行很多,写作。然后又开始筹备第一财经日报,回到体制内。因为我觉得,当时条件不成熟,体制之外还是有问题。
记:从第一财经日报跳到万众的决定这么快,是客观因素导致的吗?
韩:都有,互相推动的,这好像很顺理成章的一件事情。
记:到底是为什么?
韩:我的想法是做第一嘛。
记:具体的指标呢?怎么做到呢?
韩:我当然有很多想法,但我不喜欢空说概念。现在也有很多人,跟我谈概念,谈理论,我也听。但是我跟他们说,这些东西你们说完后要忘掉的,执行和这个两码事。我觉得我是一个很务实的人。
记:是怎么跟电子杂志发生联系的?
韩:因为很巧,我本身就一直在关注互联网。这个行业起伏很大,一些新的商业模型在尝试,有一些要转型,有一些关掉,有一些要发展。去年上半年,我发现了电子杂志,看到就觉得这个形态非常好,当时就跟小七说:来看一下,很好的东西。小七看了一眼回答:什么破东西啊,不要看。但我觉得,这可能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向。
记:你对自己的状态很满足?
韩:我觉得够本了。普通人,一辈子做深做精一件事,已经不得了了。如果你有机会做深做精N件事,然后每件事又非常投入非常有乐趣,那么毫无疑问地,对吧,你的生存的质量和密度是别人的5倍6倍,甚至10倍。
记:你每件事情都特别投入吗?
韩:做任何事情,包括游戏。我玩游戏时,可以玩到顶尖高手。
记:什么游戏?
韩:当然不是传奇,就是比较小的,100个人以内。我玩到比第二位超过了好几倍,我是第一。最后我就不能随便动手杀人了,我碰一下,别人就要死,没法玩了。
记:那是什么时候?
韩:很久以前了。
记:这些事情是本身你就喜欢,还是说既然做了就……
韩:做了就做到最好。我这个人,可能虚荣心比较强。再大的事情,说到底都是GAME,是游戏,更是竞技。
记:那你是想得到什么呢?
韩:虚荣心强,任何事情你都想把别人比过去;虚荣心强,就有竞技;虚荣心强,就要遥遥领先。就像对我们现在的内容团队,我就说,我们做出来的产品要让对手,让我们的同行绝望。这个就是我做任何事情的一个态度,除非这个事情我不能控制,我要能控制的话,这就是我的目标。就像我对待游戏的态度:别人不要想超过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