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口述实录之二

(2006-05-07 17:44:07)
记:你的某些想法可能跟你原先的想法是一脉相承的。因为你在纸媒的时候其实就很注重衍生产品。
韩:对。不过纸媒毕竟刀耕火种。
记:电子化、多媒体化是一个绝对的趋势吗?
韩:可以肯定的,新媒体慢慢变成主流。纸媒当然也不会消亡,只是边缘化。
记:你觉得电子杂志是什么?
韩:我个人,从来没有把我们的产品看作是电子杂志,因为我的同行加了中折痕,有翻页,都是加进去的,所以才叫电子杂志,因为这样可以标准化,可以迅速推广,迅速被市场接受,被广告商接受。为什么我要求我们制作团队,不断尝试新的表现方式,因为我没把它看成电子杂志,你想把它做成什么样它就可以变成什么样。它可以表现所有媒体形态可以表现的东西。我说过一句话:如果规划纸媒,一个杂志你可能两个小时就想清楚了;一份报纸也就一两个礼拜。但电子杂志,它的边界在哪里,我还没有看到:因为那个可能性太大了。
记:请谈谈万众的制作的这些杂志。
韩:传统媒体,我们针对目标读者设计内容,通过内容寻找目标读者,然后它有物理渠道,可以销售或者派送出去,这是内容导向型的。现下的传统媒体都是以内容主动去推动这个取向,有很多主动行为。互联网不太一样,它的整体性更强,很难被细分,很难寻找目标读者。我们在网上是完全被动的,要等待内容形成品牌和口碑,再等待目标读者很缓慢地聚集。我一开始可能分类分得比较细比较全,但是目前来看有点超前了。太细的话,整个目标受众可能还要经历一段很长的时间,才能聚集在一起,所以现在要后退一步。
记:万众所有的杂志你都要参与吗?
韩:我更多的是战略上的考虑,制作上我们有很优秀的团队,细节上我不过多干预,我只提要求。
记:你的要求是什么?
韩:在表现形态上遥遥领先。
记:这个要求太难把握了。
韩:我不觉得。电子杂志还刚开始,它正在摸索,因为它的形态太丰富了,所有媒体的功能和形态都可以集成。我们的创造力非常丰富,完全可以使用别人没有使用过的方法、手段和工具,去形成新的冲击力。在视觉表现方面,就像种试验田,不断的研发新的形态。
记:你能具体举例一下吗?
韩:都是多媒体的手段,以Flash作为工具,但从表现方式来看,外面那些电子杂志,已经形成固化的表现方式,但还是很粗糙很原始。至于我们的产品,已经完全脱离了婴儿期,表现方式突得很前,有些已经接近影视特效。
记:现在你们主要还是靠视觉在取胜?
韩:对啊,我的团队从传统媒体出来的占大多数,我首先要他们摆脱文本,不要考虑文字表现方式,把它当成一个全新的东西去做。
李:你觉得文字表现方式可以解决吗?怎么解决?
韩:当然可以。不过有些表现形态,有待于技术瓶颈的突破,比如我们现在还不能做成全屏阅读,以后可能会更大,或者全屏。其实,目前我们正在尝试以各种表现方式,去展现文字内容,方法非常多,很好解决。我们正在设计中的周刊可以解决,日刊也会解决。
记:有没有可能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并行不悖呢?
韩:都并行不悖。只是此消彼长,主导力量会发生变化。
记:你怎么敢下那样的断言:2006年是电子杂志年,有人质疑过吗?
韩:很多人。
记:那怎么回应?
韩:不回应。这本身只是个概念,所以你可以说我是在炒作。2005年是博客年,现在看看,商业性的博客网站都快死掉了。博客一进入中国,我就说它在中国没有出路,就是这样的一个东西,05年还得叫中国博客年,无非是炒作。我为什么不能说今年是电子杂志年呢?更何况,电子杂志有很现实的赢利前景,大家不久都可以看到。
记:那会不会电子杂志也像博客一样很快走向死亡。
韩:不会。
记:你这个断言怎么来的?
韩:这是媒体形态决定的。博客是基于网页的形态,电子杂志呢说到底是一个多媒体的,或者说是不同媒体形态的集成品。我们以前说跨媒体,怎么跨呢?组织架构上跨?名称上跨?其实可以跨的实质性东西不多。但是电子杂志这样一个媒体形态,就把所有的形态聚合在一起,把视听、阅读,集成在一个产品里面。是一个必然性的方向。
记:为什么多媒体就是一个趋势呢?
韩:几个方面。首先是从人的阅读习惯来说,对于资讯,看的时候,最好有图片,看了图片最好有视频、有声音。这是现代人对资讯的一个基本要求和趋势。另外一个就是商业考虑,商业上也需要更加多媒体的表现方式,去传达广告的效果。广告主看到我们的形态,一眼就动心了,看到博客哪个广告主会有投广告的兴趣?我在复旦读书,EMBA,两年了,前面一年半是做报纸,没有同学给面子;我做电子杂志才两个月,就有十几个同学要来跟我合作,其中好几个现在都签约了。
记:现在电子杂志还是传统的盈利方式吗?
韩:本质上还是卖广告,但是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都可以产生现金流。所以我们现在摊子铺得有点大,但其实也是为了降低以后的风险。
记:你的思路似乎是一定要做大?
韩:第一目标不是做大,是挣钱。
记:你觉得现在做媒体什么最重要?资本?
韩:我觉得还是人。
记:大环境是不是不再以人为本了。
韩:从产业来说,必须有很大的平台,必须有资本的进入,然后变成一个产业。比如电子杂志有十几个投资方进入了,才叫作电子杂志产业。为什么我说今年是电子杂志年?这么多资本进入,就是一个因素。以资为本,是从产业层面来说的。从执行层面,能不能做成,能不能玩下去啊,这个完全靠人。同样的一个概念,死还是活,就是靠人。说到底,产业的兴和衰,是一个很大的范畴,不是个人能决定的。
记:你说过“旧媒体确实,不仅需要更多的遮羞布,还需要更多的裹尸布。”这怎么解释?
韩:杂志,其实明亏和暗亏加在一起,90%到95%,可能有很多的官方意志,行政需要,面子上的需要,都在维持,但是你要放开,放手,让它自然死亡,你就看到一大片尸体,就需要裹尸布了。但是现下,它们还是在各方面的羽翼的呵护之下。另外,市场本身有惯性,因为网络的广告价值被远远低估了。你说一个杂志发行几千份,他没有人去看,去买,广告商还是去投,因为传统媒体它背后意味着很多的东西,权力啊,利益啊,交情啊,纠缠着很多东西,所以它有惯性。互联网不是,它不管再大,他背后缺乏这些东西,他可能就被看淡了,被低估了。网络的价值被低估不是一点点。现在当然在调整,现在互联网广告以每年超过30%的幅度增长,这是市场的一个调整动作,当然这种调整是滞后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口述实录之三
后一篇:口述实录之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