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你最开始写诗是什么时候?模仿过谁?
韩:85年、86年吧。到处看,到处学。见一个模仿一个。
记:那个年代写诗的男青年应该很容易受到姑娘们的仰慕吧?
韩:我没有。那时候我晚熟啊,又很内向。
记:你一开始写就很成功吗?还发表在《联合报》上?
韩:是的,《去年在马里昂巴》。
记:怎么会发到台湾去那个时候?
韩:大陆有朋友推荐了一批诗歌过去。87年开始每个月都有作品发表,那个时候一首诗的稿费可以当半个月的生活费,那个时候生活费也就四、五十块钱一个月,一首诗二、三十行,一块钱一行,那时候是很值钱的:每个月的生活费都能打掉,还能喝酒。
记:其实一个月写两首诗就够了。
韩:我当然还攒着,还要出去玩嘛。
记:是因为发表了许多诗,所以当上了诗社社长吗?
韩:也是在87年。那个时候写得多,社长又是一届一届地传,传到甘伟的时候,他说他不做了,当时人家谈恋爱谈得很火热,就我做吧,看我也不像谈恋爱的样子,闲着也是闲着。
记:为什么要写诗?
韩:有些思维的风景,你看到了,自然要把它固化下来,我相信很多人也有这样的风景,但他们没有这个技艺。
记:这些感受是无意获得的,还是有意去追求的?
韩:可能是天生敏锐一些吧。
记:这些东西带给你的幸福一定不足够?
韩:足够一个人用了。
记:你觉得你的天生敏锐在任何一个方面都是吗?
韩:以前头脑很单,只是希望成为个艺术家,或者说创造有价值的艺术品,那是在年轻的时候。后来发现创造的途径,传媒也能合适我。
记:那首长诗《先知》的价值呢?
韩:《先知》,国中没有几个人会知道的吧。
记:有人直接对它发表过议论吗?
韩:没有什么议论,我不知道,它不会流传的。
记:你最喜欢的诗是哪个时期?
韩:2000年到2002年,不过诗集里面差不多都还挺满意的。其实只选了一半,我如果全部出的话,可以再厚一倍,变成大部头了。
记:你的《刹那静止》卖得很贵。
韩:诗歌是奢侈品。很多人都跟我说太贵了,没有办法,因为印量很有限。而且开面这么大,很浪费。出版社的朋友跟我说,在80年代这个开本,都是讲规格的,说我的书是大师的规格。我这是16开本,以前要大师才能作大32开本,比这个还要小一点;一般的青年作家只能做小32开本,他们和我举了余秋雨的例子,说他要出一本,当时还是青年作家,只能做小32开本。
记:你会怀念那个时代,对诗歌的狂热吗?
韩:不大会。那时候是贫乏,贫乏的年代,没有选择。选择文学变成唯一的出路,唯一的追求或者寄托。现在当然比以前好一些。
记:但是现在这个状态可能都像叶芝说的:一切中心都烟消云散了。
韩:叶芝那个指向的是神性,每个人心里还会有,但不会变成显学。我这个书出来的时候,可能还是我推广得比较好,有很多朋友邮购,甚至不少人上门预订的。一本诗集有这样的场面,这是他们(出版方)没有想到的。反而我觉得正常:很多人有那样的心思,无非是不放在面上而已。有人问我说,还有人写诗看诗很奇怪。我说开玩笑,诗人是很多的,当然人家脸上不会刺着两个字“诗人”,你出门看看,其实大街上到处都是诗人。
记:但是一般喜欢诗的是异类。
韩:有些人是这样。特别是在90年代,人的功利心达到一种极致,现在社会慢慢又回复健康了,我觉得这是很好的状态,以后还会更好。
记:跟你谈论诗歌的人多吗?
韩:没有,基本不谈。
记:你不进圈子。诗歌圈、媒体圈都不沾,是为什么?
韩:进圈子的话,说法,想法都会受到影响,而且会趋同,圈子的目的就是让你趋同。所谓党同伐异,圈子最后就变成党同伐异了,我不喜欢。
记:没有对诗歌的冷淡失望和愤怒吗?
韩:没有。诗坛在89年后就寥落了,根本没什么人谈了,所以后来的写作不可能想要得到什么回应,我也很坦然。同时我只会对一些诗坛现象很失望,没办法,总有些孩子希望借此出名,所以就瞎闹一气。随它去吧,总之我也不在圈内。
记:你们这个年代对诗歌的热爱不仅仅出于时代的原因,那是什么原因?
韩:那时候写得好的人太多了。我觉得这也是彼此之间的一个推动力。比如,如果我说我是一流的,那么这一流,可能就有上百号人。
记:现在写诗的人很少,如果有特别好的就比较容易被看到吧?
韩:现在被看到也没有用,没有人关注。诗歌英雄不会有了。
记:现在你已经觉得没有英雄可言了?
韩:没有英雄的年代是好年代啊,因为没有东西需要你拯救了。
记:在你的博客我看到,好像你总是处在一个很繁华的环境下,是这样吗?
韩:我的环境可能是吧,吃喝玩乐,总是想好吃的地方好喝的地方,或者哪有新的饭店。
记:这些繁华和喧闹带给你什么?你在里面得到什么?
韩:我们现在的这种生活,是由很多的细微的快乐组成的,没有终极的快乐。以我的生活状态来说,我觉得我现在需要这样的东西。对我来说,其实我已经够多元了,丰富多态,变化又多。有的时候我的各种状态也需要一个平衡。也有人问我,你这样怎么没有崩溃啊。我也不知道怎么说,可能我这个人特别坚忍,还有就是我特别聪明,很多事情我都会很感兴趣去做,投入的时候我可以对其他的事情不管不顾。比如我现在做这个,其他的事情我基本不考虑。从报社出来以后我就没看过报纸,不要说其他报纸,第一财经日报也不看。当然,他们也没给我寄。
记:有没有想过,万一万众没有成功,会怎么样?
韩:不可能。
记:以前写诗的状态现在还在延续吗?
韩:我觉得停一下有好处。写诗的状态其实到04年就结束了。
记:业余时间也不写吗?
韩:在业的时候最好能不碰就不要碰,这也是我对诗歌的一种尊重。我不在做事的时候,和现实还有一段距离的时候,我可能就愿意去写,捡起来。
记:碰壁最多的时候是什么时候啊?
韩:一直都是,没有断过。
记:所以我很奇怪,看起来你似乎不怎么灰心。
韩:因为我活在未来啊,我有目标,所以再长的路总会一步一步走。坚忍是指我可以很现实的方式,我想我总会为世界提供一些价值。
记:最后说说你想要办成的理想的媒体是什么样子的。
韩:说起来非常复杂了,就像有人问我,你心目中的美女是怎么样子的?你叫我怎么回答?没有办法回答。
韩:85年、86年吧。到处看,到处学。见一个模仿一个。
记:那个年代写诗的男青年应该很容易受到姑娘们的仰慕吧?
韩:我没有。那时候我晚熟啊,又很内向。
记:你一开始写就很成功吗?还发表在《联合报》上?
韩:是的,《去年在马里昂巴》。
记:怎么会发到台湾去那个时候?
韩:大陆有朋友推荐了一批诗歌过去。87年开始每个月都有作品发表,那个时候一首诗的稿费可以当半个月的生活费,那个时候生活费也就四、五十块钱一个月,一首诗二、三十行,一块钱一行,那时候是很值钱的:每个月的生活费都能打掉,还能喝酒。
记:其实一个月写两首诗就够了。
韩:我当然还攒着,还要出去玩嘛。
记:是因为发表了许多诗,所以当上了诗社社长吗?
韩:也是在87年。那个时候写得多,社长又是一届一届地传,传到甘伟的时候,他说他不做了,当时人家谈恋爱谈得很火热,就我做吧,看我也不像谈恋爱的样子,闲着也是闲着。
记:为什么要写诗?
韩:有些思维的风景,你看到了,自然要把它固化下来,我相信很多人也有这样的风景,但他们没有这个技艺。
记:这些感受是无意获得的,还是有意去追求的?
韩:可能是天生敏锐一些吧。
记:这些东西带给你的幸福一定不足够?
韩:足够一个人用了。
记:你觉得你的天生敏锐在任何一个方面都是吗?
韩:以前头脑很单,只是希望成为个艺术家,或者说创造有价值的艺术品,那是在年轻的时候。后来发现创造的途径,传媒也能合适我。
记:那首长诗《先知》的价值呢?
韩:《先知》,国中没有几个人会知道的吧。
记:有人直接对它发表过议论吗?
韩:没有什么议论,我不知道,它不会流传的。
记:你最喜欢的诗是哪个时期?
韩:2000年到2002年,不过诗集里面差不多都还挺满意的。其实只选了一半,我如果全部出的话,可以再厚一倍,变成大部头了。
记:你的《刹那静止》卖得很贵。
韩:诗歌是奢侈品。很多人都跟我说太贵了,没有办法,因为印量很有限。而且开面这么大,很浪费。出版社的朋友跟我说,在80年代这个开本,都是讲规格的,说我的书是大师的规格。我这是16开本,以前要大师才能作大32开本,比这个还要小一点;一般的青年作家只能做小32开本,他们和我举了余秋雨的例子,说他要出一本,当时还是青年作家,只能做小32开本。
记:你会怀念那个时代,对诗歌的狂热吗?
韩:不大会。那时候是贫乏,贫乏的年代,没有选择。选择文学变成唯一的出路,唯一的追求或者寄托。现在当然比以前好一些。
记:但是现在这个状态可能都像叶芝说的:一切中心都烟消云散了。
韩:叶芝那个指向的是神性,每个人心里还会有,但不会变成显学。我这个书出来的时候,可能还是我推广得比较好,有很多朋友邮购,甚至不少人上门预订的。一本诗集有这样的场面,这是他们(出版方)没有想到的。反而我觉得正常:很多人有那样的心思,无非是不放在面上而已。有人问我说,还有人写诗看诗很奇怪。我说开玩笑,诗人是很多的,当然人家脸上不会刺着两个字“诗人”,你出门看看,其实大街上到处都是诗人。
记:但是一般喜欢诗的是异类。
韩:有些人是这样。特别是在90年代,人的功利心达到一种极致,现在社会慢慢又回复健康了,我觉得这是很好的状态,以后还会更好。
记:跟你谈论诗歌的人多吗?
韩:没有,基本不谈。
记:你不进圈子。诗歌圈、媒体圈都不沾,是为什么?
韩:进圈子的话,说法,想法都会受到影响,而且会趋同,圈子的目的就是让你趋同。所谓党同伐异,圈子最后就变成党同伐异了,我不喜欢。
记:没有对诗歌的冷淡失望和愤怒吗?
韩:没有。诗坛在89年后就寥落了,根本没什么人谈了,所以后来的写作不可能想要得到什么回应,我也很坦然。同时我只会对一些诗坛现象很失望,没办法,总有些孩子希望借此出名,所以就瞎闹一气。随它去吧,总之我也不在圈内。
记:你们这个年代对诗歌的热爱不仅仅出于时代的原因,那是什么原因?
韩:那时候写得好的人太多了。我觉得这也是彼此之间的一个推动力。比如,如果我说我是一流的,那么这一流,可能就有上百号人。
记:现在写诗的人很少,如果有特别好的就比较容易被看到吧?
韩:现在被看到也没有用,没有人关注。诗歌英雄不会有了。
记:现在你已经觉得没有英雄可言了?
韩:没有英雄的年代是好年代啊,因为没有东西需要你拯救了。
记:在你的博客我看到,好像你总是处在一个很繁华的环境下,是这样吗?
韩:我的环境可能是吧,吃喝玩乐,总是想好吃的地方好喝的地方,或者哪有新的饭店。
记:这些繁华和喧闹带给你什么?你在里面得到什么?
韩:我们现在的这种生活,是由很多的细微的快乐组成的,没有终极的快乐。以我的生活状态来说,我觉得我现在需要这样的东西。对我来说,其实我已经够多元了,丰富多态,变化又多。有的时候我的各种状态也需要一个平衡。也有人问我,你这样怎么没有崩溃啊。我也不知道怎么说,可能我这个人特别坚忍,还有就是我特别聪明,很多事情我都会很感兴趣去做,投入的时候我可以对其他的事情不管不顾。比如我现在做这个,其他的事情我基本不考虑。从报社出来以后我就没看过报纸,不要说其他报纸,第一财经日报也不看。当然,他们也没给我寄。
记:有没有想过,万一万众没有成功,会怎么样?
韩:不可能。
记:以前写诗的状态现在还在延续吗?
韩:我觉得停一下有好处。写诗的状态其实到04年就结束了。
记:业余时间也不写吗?
韩:在业的时候最好能不碰就不要碰,这也是我对诗歌的一种尊重。我不在做事的时候,和现实还有一段距离的时候,我可能就愿意去写,捡起来。
记:碰壁最多的时候是什么时候啊?
韩:一直都是,没有断过。
记:所以我很奇怪,看起来你似乎不怎么灰心。
韩:因为我活在未来啊,我有目标,所以再长的路总会一步一步走。坚忍是指我可以很现实的方式,我想我总会为世界提供一些价值。
记:最后说说你想要办成的理想的媒体是什么样子的。
韩:说起来非常复杂了,就像有人问我,你心目中的美女是怎么样子的?你叫我怎么回答?没有办法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