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西安听秦腔

(2010-05-26 20:40:32)
标签:

杂谈

分类: 小日记

在西安听秦腔,小河执意要找体制之外、剧团之外的野秦腔,所以找了茶楼。

阿瓜开着车找了很多地方,终于找到一家。在一条老街的尽头,二楼唱戏,有一个老戏台,下面摆了几张桌椅。我们去的时候,有一桌在打麻将。

茶楼以前叫瑞祥,俩字掉了四分之三,只剩一个“羊”,所以墙上的致辞是“羊欢迎你”。

 

茶楼不收门票,坐下来就上了四样零食:葵瓜子、西瓜子、花生、小黄瓜。

老板又一桌拍了一盒烟。当然还有茶。

烟是好猫,一盒二十块。老板又微笑着端啤酒时,我们都推辞:不喝不喝。女老板恍若不闻,面带微笑地一人倒了一杯啤酒。“毕竟是做过帝都的地方。好雍容姿态。”我心里称赞。

但他们如此慷慨,何以维持呢?茶楼可是不收门票的啊。

 

答案很快揭晓:每个演员上台演唱时,台下观众都可给他挂红、献花。一条红绸带10元,一枝塑料花100元。客人把钱拍桌上,主持人就会在话筒里唱颂:某桌客人挂几个红。

从我们进门,主持人就不停在打电话,事后大家交流了一下,发现很多电话她都没有说话,打通就挂。我们看到的是,演员源源不断地进来,越来越多。大概哪儿有像我们这样愿意挂红的客人,大家都相互通知赶个场吧。

 

演员来了就坐在客人桌旁,端茶倒水。我旁边坐了一个腰又长又细的姑娘,轻声告诉我她下一个唱白蛇传。可能秦腔还是适合高亢凄厉的唱段,白蛇传我没共鸣,也就没挂红。长腰姑娘下来后,就没再挨着我坐了。

 

有个三四十岁的女人,脸黄黄的,没化妆,系个沙巾。她一开口,声若洪钟。越唱越激昂,简直要唱出血来。她的声音里有股巨大的丹田之气,我们前排的人不由都向后仰了仰,以避锋头。她唱了两段,我们挂了几个红。

但像她这样水准的不多。后来有个男人上来唱,也唱的好,尽管没起高腔,但声音沉着,刀锋隐隐。

 

最后女老板上台唱时,主持人示意我们必须挂红,为嘛呢,因为“你们喝的酒,抽的烟(我们没动)、吃的零食,都是老板招待你们的。演员你们可以不挂红,但老板必须。”“最少也要十个红或五个红。你们可以凑钱挂。你们商量一下。”

 

在给老板挂完红后,我们迅速离开了茶楼……因为担心老板再上台。

又找了几处茶楼,情形都差不多。大概是生存不易吧,做事也就变形。我看过戏曲的开封豫剧茶楼,和苏州评弹茶楼,豫剧茶楼收门票,进去后演员也端茶倒水,显得谦卑,但做事还大方从容。评弹茶楼不收门票,收最低茶费且不菲,进去后需要点唱,没人点就不唱。演员每曲毕也会向观众躬身致谢,下场也会点头致意,但你能感觉他们生活不错,行事从容有余裕。上述两地茶楼,不管收门票还是最低消费,总算有据可依。

 

周云蓬跟小河总结:从民间吸取精粹,以后的民谣演出也可以挂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