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绿妖
绿妖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9,097
  • 关注人气:12,96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普通人的脸

(2009-03-22 20:04:55)
标签:

贾樟柯

24城

杂谈

分类: 电影梦
看了《二十四城记》,跟《世界》一样,这次的贾樟柯又在一个转变的边缘。能感觉到他的从容与大胆。
看似毫无限制的尝试:非职业演员和职业演员的混淆,纪录片和剧情片的混淆,在片段与片段之间打出采访对象的话或者诗歌——他不在乎被别人看出来他曾是个、也许如今还是个文学青年,他不在乎这诗歌会不会太抒情,他不在乎用文本和对话的东西搭一个电影的框架对一个电影来说是不是太“静态”。他的尝试从心所欲。
如果说有遗憾的话,是感觉职业演员在真正普通人的面前的黯然失色,他们揣着不是自己的故事,流着不是自己的眼泪,可是总让人觉得那是在演戏。可是第二位受访对象,那位在公车上接受访问的带东北口音的大姐,说着自己58年来成都,七几年才第一次回东北老家的妈妈,说着自己四十一岁失业,每天出去找工作前都要念一遍座右铭:不管前面是顺境还是逆境,我都要勇往直前。察觉到自己流眼泪了,她越发大声说,大声笑,像要跟眼泪比赛一样,像要压过眼泪一样越发地大声说话。那真是难以言语的光彩。
我最喜欢的是很多普通人,在镜头前像拍照片一样地留影。电影本来是动态的,可是在那些瞬间却变成了静态:他们面对镜头,定格。他们有的是采访对象,有的不是,贾樟柯没交代所有这些留影的人的来龙去脉,看上去好像他们经过,就被拍下来,如此安详,没有更多的剧情。但我喜欢这些片段,这些在我们的大银幕上越来越少被看到的普通人们,在自己的土地上,以一种有美感(缓慢即是美)的方式被拍到,又被我们看到。
周四晚上六点四十的场次,全场只有七个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