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艺术的名义,在鸟巢上空乱搞
(2008-08-09 23:52:54)
标签:
杂谈 |
分类: 我感觉 |
8月2号晚上,我和几个朋友在后海一酒吧阳台上闲聊,天空忽传来“嘭嘭”之声,对时事关心的朋友,立刻反应过来:鸟巢今天彩排,在放奥运焰火!
阳台上坐两桌客人,另外那桌立刻纷纷起立。我们这桌还比较矜持,朋友又说:焰火是蔡国强设计的——这么一来,连最矜持的都坐不住了,“噢,蔡国强设计的!连我都想看。”此话一出,阳台上所有人都是站着了。不过大家伸长脖颈,呆鹅般环顾一周,也没看到焰火的影子。我的手机上,倒是有眼疾手快的朋友发来了焰火的彩信。
蔡国强何许人也?连我这个不看电视不看报的,都知道他是海外华裔艺术家中的楚翘,作品拍到十几万美金的天价。但真正令我和朋友们动容的,大概还不是他的名气之大,而是,我们的奥运会,居然,竟然,也开始和这样一个独立艺术家合作——就像当知道雅典奥运会开闭幕式的艺术导演,居然是一个年轻编舞家,一位先锋现代舞团的导演时,我惊呼一声说,这样的安排,永远不会在北京奥运会上出现。现在看看,前卫艺术家可以在鸟巢、天安门上放焰火,也算是中国奥组委的一小步,中国大型活动史的一大步吧。
其实想一想,本届奥运会上像蔡国强这个重量级的,其他领域的艺术家也已经不少,比如旅法音乐家陈其钢,以及谭盾,还有在外围打转,但其在奥运会上的身影已经呼之欲出的郎朗先生。这些都是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华裔艺术家,他们的参与,让北京奥运会增加了国际色彩,是加分之举。
可是他们的国际声誉是怎么来的呢?以蔡国强为例,他到美国后,向邀请他赴美的亚洲文化协会申请,去内华达核实验基地考察。亚洲文化协会联系美国能源部,联邦调查局和国防部,1996年初得到批准。蔡先生带着一个小型爆破设备,和助手进入核试验基地。“我拿着那个纸管,一点导火索,哧,砰!就出来一小片蘑菇云。”“在那个荒芜人烟的地方显得特壮观”。
蔡国强及其助手,当然立刻被美军带走,但他爆破的瞬间却被定格在《20世纪艺术史》的封面。从此,蔡国强正式进入美国当代艺术圈。其爆破作品被众多顶级博物馆收藏作品,在威尼斯双年展上获奖,他成为最炙手可热的当代艺术家之一……
哗,这样的成名经历,该让他的同龄人,至今还在宋庄、通县等房租便宜之地居住的艺术家同行们多羡慕。在国防重地搞爆破,不仅没有身败名裂,反而上了权威杂志封面。
80年代,蔡国强被西方艺术流派当头棒喝,顿悟,“原来艺术可以乱搞!”之后,他所有的行为,既是艺术,也是乱搞。这样说,可能显得大不敬,但想一想,艺术可不就是乱搞出来的产物。如果大家当好学生,哪里会有今天鸟巢上空这么多造型壮丽,狂放不羁的焰火出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深圳特区报》的一篇约稿,发表时多处删节。本来不打算贴,但看到下面那个帖子的留言,一时啼笑皆非。贴一下。
我想,蔡国强为奥运设计时,一定不是抱着“为祖国做贡献,为人民服务”的爱国的崇高念头,他自己也说了,因为(参与奥运)不被人当成艺术,越这样他越想做——人家不过是玩一把行为艺术,但玩得漂亮,大家都愉快。
什么时候,要求别人跟自己一样爱国的人少了,也许我们的春晚,我们的大片,我们的开幕式闭幕式就会越来越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