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恋书癖 |
昨天看海明威的短篇小说集,觉得他的语言虽好,翻译过来却有些——假模假式的。很难想象有人会用那种“腔调”说话,按说翻译的也都是名家,鹿金等人,我觉得还是隔。
我想了想,可能是这回事:翻译者们要么就是用“翻译体”行文,因为外国小说里的说话习惯本身就和我们的不同,所以,翻译者就是把“隔”的感觉翻出来,放在那儿,本来也没有打算要还原成我们的说话习惯;
那么同时也有另外一种翻译,就是进行再创作,还原成我们的说话习惯,这样你看的时候就不会有“隔”的感觉。比如说,我觉得傅维慈翻的格林厄姆格林、焦菊隐翻的契诃夫,就完全不觉得“隔”。
我不懂,只是瞎猜,水木丁和各位英文水平较好的可以过来说说。
手头没有昨天看的短篇小说集,就说手头有的两本书:《永别了,武器》,1980年上海译文出版社林疑今的译本,里面亨利跟教士的对话:
——P73。
昨天看的短篇小说也让我有这种感觉:好象看见人在说半文半白的夹生话。
比如“乞力马扎罗的雪”,汤永宽译本,(这也是一个通行译本,一般见到的都是他的了)男主角跟女主角的对话:
绝不可呢?我的意思是说,你是不是非得把什么东西都带走不可?你是不是一定要把你
的马,你的妻子都杀死,把你的鞍子和你的盔甲都烧掉呢?”
|
前一篇:下雪煮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