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网友互动 |
昨天,我在博客里发表了一些自己对于节能建筑考核的看法,许多热心网友就这个问题发表了一些有建设性的评论,有支持我的观点的,也有不同意见的,我整理了其中的一部分,贴出来给更多的朋友分享和交流。
[匿名] dodo
2006-08-23 10:51:17
太阳能产业在中国没有市场,尽管,中国的新首富是做太阳能的。这个2000人的企业,销售额只有4亿美元,毛利率在25%左右,生产太阳能电池的原材料硅在国内买不到,国外市场国内同类企业已经超过20个,首富的持续发展的空间并没有那么乐观,他的公司市值已经到了60亿美元。很多事情,盛名之下,难符其实。
[匿名] 喵喵
2006-08-23 11:05:51
可见罗素讲的中国人的几个缺点(贪婪,胆小,冷漠)有一定道理.国民还没意识到社会效益的重要性.我们的个体是生存在整个社会中的,我们不能带着贪婪、胆小、冷漠存于其中,我们所做的一切均需以社会效益为首,这是发展之道。
[匿名] 晓清
2006-08-23 11:15:32
巴金先生还有一句话——
这些光都不是为我燃着的,可是连我也分到了它们的一点点恩泽——
一点光,一点热。光驱散了我心灵里的黑暗,热促成它的发育。一个朋友说:“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我自然也是如此。我的心常常在黑暗的海上漂浮,要不是得着灯光的指引,它有一天也会永沉海底。
也是直指我心。
我父亲在上世纪80年代出版的《环境工程概论》中也提到了21世纪的必须直接利用太阳能来解决能源问题。
[匿名] 无为
2006-08-23 11:35:45
能源是国之命脉,如果每个行业/每个部门/每个人都能响应国家的号召,国家能从长远规划,制定能源消耗标准鼓励能源节约的政策,社会成员能从国家发展前途出发,注重节约,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是有巨大的推动力的。
[匿名] dreamfree
2006-08-23 11:40:27
关于能源俺想说两句, 曾因为接洗衣机最后一遍的水而被批:
“有这时间你多教点课, 这多少水钱早出来了.” 但是钱可以再赚,
能源消耗尽却是再多钱都买不回来了.
让我们偶而离开钱一会儿, 想想节约能源吧。
[匿名] 申小野
2006-08-23 12:53:02
潘总说的很对,现在我们衡量一个问题或评判一个问题时容易产生线性思维,应该用更开阔的视野\更开放的心态来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和探讨.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多\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经济发展这么快,必须理性的全方位多考虑一些\多实践一些,对我们这个国家及对全人类都是有意义的大事.
[匿名] 笑飞扬
2006-08-23 13:06:48
节能建筑不能只考虑消耗,还要考虑产出,再继而讨论到如何才能算是高产出的建筑--行文如流水。建筑的产出,是一个四维的问题,除了和规划、设计、地理位置有莫大的关系之外,还和时间以及政策配套有关;所谓时间,就是建筑物产生的时候刚好是市场对办公场所或者住所有旺盛需求的时候,生要逢时;再者就是政策的倾向和指引,刚好碰上政府准备大力投资或重点开发的话,需求肯定是旺盛的,所谓心理暗示;再就是从众心理,曾经见过很人烟稀少的物业,在物业的手里神奇的复活了---估计这个和物业首先引入了一些领头羊也是有关系的吧。
[匿名] 飞行的雷
2006-08-23 16:56:26
潘老板的说法一定程度有道理,但如果按照他的逻辑,那么坐在豪华办公大楼做资产运作的家伙开空调到零下30度也不犯法,而手工作坊里面的工人连电扇都不能开。很明显,前者的单位平方米创造的GDP是远远高于后者的。
其实GDP的创造象我们和潘老板的钱那样归属感分明,他的是他的,我的是我的。资产运作者所产生的GDP实际上还是来源于所运作工厂中工人的直接劳动。从根本上说,资产运作只是辅助劳动。
其实更重要的一点是,不能单纯考虑使用中的节能。建造中的节能同样重要。现在的墙体节能材料都是石油做出来的,本身就是高能耗产品。如何降低建造中的能耗,同样重要。
[匿名] loveisoce
2006-08-24 02:00:02
1.我想节能建筑就是要减少建筑的能耗,我认为这是一个单向指标,如果按老潘的意见,那么他建的那些建筑就可以高能耗了,因为他建的高档建筑,什么就业率,GDP啊一定好,因为花钱贵吗,不赚钱的来这里干吗,现在是初级阶段,任何老板一定是量入为出,这是经济学上的基本约定,有钱赚,住好楼。但是节能就是考量能源消耗,如果也消耗产出比的话,不是很多高档楼宇可以超高能耗了吗。不要人为制造区隔,形成局部成本优势。因为减少能源消耗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就象老潘说的,能源是稀缺的。
2.太阳能是好东西,但是政府有多少钱去补贴呢,或许有人会想到,是否下面有一场关于富人缴税的宏论,其实,我本人没有兴趣关心个人缴税的问题,因为我觉得这是个人隐私,我们应该相信我们的政府的税务机关拿着纳税人的钱,应该可以为全民按照法律来做好自己的工作。
我是想说,我在国外看到许多地方政府有补贴,学习了,健康,退休了,许多小区巴士等。但是你去问问他们的税收。
太阳能也好,现在的替代能源也好,其实,有头脑又有资金的人好好去研究,可以创造出一个蓝色的海洋。因为现在还有很多技术不完备。例如美国的车历来耗油,因为美国人认为油很便宜,而且美国国土较大,为什么不做大马力,可以跑得快一点。欧洲人就不这样认为,地方狭小和石油依赖进口的局面所以他们的大众化的车一定要省油。所以原来欧洲车在美国不是很好销了。现在油价高了,美国人在寻找合适的省油车。
这说明了个问题,很多现在不适用的,将来可是非常有用的。
[匿名] 渐入佳境
2006-08-24 08:48:51
潘总对评价建筑是否节能的看法是混淆了概念,用单位面积能耗衡量建筑的节能状况只是单纯评判建筑节能程度,是科学的,并不是评判建筑的投入产出比;你说的是对建筑的综合评判,那只用单位面积能耗当然是不科学的。你说的综合评判对建筑的使用者来说也没有现实意义,因为他们只考虑建筑是否满足自己需要,综合评判只有对建筑的开发商、政府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