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农村妇女疙瘩娃的真实故事

(2005-12-13 10:43:02)
分类: 生活随想

  这是关于一个农村妇女真实的故事,地点是真实的,人物和故事情节也是真实的。这个农村妇女跟我们家有太多太多的联系了,小时候,常听爸爸妈妈讲起她的事,但时间太久,有一些我也记不清楚了。昨天中午和父母一起吃饭,他们又讲起这个农村妇女,关于她的一些细节又在我的脑子里复活了。
  小的时候只知道这个妇女的名字叫“疙瘩娃”(我们老家的习惯是把那些个子永远也长不高的人叫“疙瘩”)。“疙瘩娃”不知道自己的年龄,也不知道自己姓什么叫什么。她出生在甘肃省一个偏僻的山村里,很小的时候,父母都被饿死了,只有她和哥哥两个人相依为命。哥哥下地干活的时候,她就在地里拣野菜。有一天拣野菜的时候,她遇到了一个手里拿着菜团的陌生人,陌生人对她说:你要是跟我走的话,我可以天天让你吃上净面的馍。于是这个小女孩就跟着陌生人走了,从陇海线坐车,坐到了伯阳火车站。陌生人把疙瘩娃卖给了伯阳的一户人家,得到了一块馍和一小带面之后就走了。疙瘩娃跟着这户人家并没有吃上净面的馍,每天吃的都是糠和野菜。过了没多久,伯阳这家人也不要她了,就把她送到了我们的邻村华南埠,但她的境况也没有多大的改变,每天仍然吃不饱,穿不暖,晚上甚至不能在房间里睡觉,而是睡在柴堆里,身上盖着柴就当被褥了。后来我们村子有一个妇女去华南埠串亲戚时看到了她,就对那家人说:这孩子你们要不要?不要的话我就带走吧。就这样,疙瘩娃就到了我们村子里了。长大后与我们村子另外一个从外地逃难来的小伙子结了婚,并生了一个孩子。虽然有了家庭,有了孩子,但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疙瘩娃并没有过得更幸福。疙瘩娃的孩子刚出生没多久的时候,有一天,爸爸正带着还很小的我们一起吃西北传统的早饭——糁饭,突然听有人喊:有人跳井了。爸爸马上带着一根绳,叫了三个小伙子从井里把这跳井的人捞了上来,才发现这跳井的人就是疙瘩娃。
  昨天中午,我跟妈妈聊起这事的时候,我问,是不是这女人生完孩子之后得了“产后抑郁症”?妈妈说不是,在那年代,可能疙瘩娃确实是没有活路了,没法活了,所以想跳井自杀。就这样,从爸爸和另外几个村的叔叔从井里救了疙瘩娃一命开始,疙瘩娃跟我们家就结下了很深的关系。
  饥荒结束的那一年,疙瘩娃带着一张信纸、一张邮票和一个信封找到我妈,说想找找她自己的村子,自己的家在哪,想让妈妈帮她写一封信。但她只记得被人贩子拐上火车站的站名叫“渭水峪”,所以妈妈猜想应该是甘肃省秦安县,于是就把这封信写到秦安县渭水峪。开始接连发了两封信,那年月在我们西北逃荒要饭,失散的人太多,信发出去后,倒是有好几家人都来认她,但她看了之后都觉得不是自己的家人,不是自己的哥哥。在第三封信发出去之后,终于有了消息,她的哥哥找到了她。尽管分别了好多年,但她一看到哥哥就认了出来,哥哥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妹妹,也非常高兴。当时哥哥劝疙瘩娃:你已经结婚了,成家了,也有孩子了,就好好地过,等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你就到秦安来,到自己的娘家。疙瘩娃的丈夫叫来成,也是当年逃荒要饭的时候来到我们村子的,他怕失去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就劝她不要回去。疙瘩娃说:你自己已经找到了你自己的父母,我还没有找到,我一定要去,我也不会离开你的。于是第二年刚过完年,正月里她就带着自己的孩子,坐火车顺着陇海线西行到了渭水峪车站,下了车站,就一路打听着回到了自己的村子。
  小时候,我们家也非常穷,妈妈又常年瘫痪,疙瘩娃认定我们家是她的救命恩人,所以在每年春天野菜长出来的时候,我们那里有一种特别好吃的野菜,叫“苦曲”,她挖到的第一篮准是送给我们家。而我带着弟弟、妹妹经过她们家去给妈妈取药的时候,经常会遇见她,尽管她不怎么会说话,但我总是能从她的眼神中看得出来那份感激之情和对我们的关爱。这几年,爸爸妈妈回老家去的时候,她也总是做最好吃的东西带着来看望他俩。
  又快到年底了,这两天我一直忙于参加北京城里的各种活动:给超级女生李宇春颁奖,给汉王做形象代言人……博客又有两三天没有写了,但听到爸爸妈妈讲的这个故事,心里有很多感触,我很愿意写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因为尽管我们离那个年代很远了,但我不能忘记那个苦难的年代,多少人家败人亡,多少人缺吃少穿。
  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也不应该忘记那个年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