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本来面目是什么?困惑了我许多年。
我已经学习的自然科学知识,对宇宙的形成、什么是生命、情感等有一套现成的解释,但感到有些牵强。
十年前,一次偶然机会接触到了佛学,苦涩的佛经总是让人一知半解,只知道了一粒沙子里有万千世界,一滴水里有万千世界。好在是出了位南怀谨,把佛经口语化、大众化了。慢慢的走进了佛的一个分支----禅,知道了人还可以顿悟。“棒”、“喝”之间就可以得到智慧、知道世界本来面目。神奇吸引了我,我又在这上面逗留了几年时间,1997年写了一本书《茶满了》,回头看正是我在禅中逗留期间留下的。“茶满了”这三个字,还是在日本时,禅宗中的一句偈语“吃茶去”给我启发。近几年“禅”泛滥了,“禅”成为了一种时尚,饭馆、茶馆、家具店都用“禅”来装饰自己。外国人还把禅翻译成了“ZEN”,成为一种家具风格、建筑风格,甚至标榜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当禅被当作时尚符号时,也就不能成为禅了,也不可能是一种对智慧的追求,当今天人人都谈禅时,我感到不是智慧、不是顿悟,而是一种假惺惺和装腔做势。“世界的本质是什么?”我还是懵懵懂懂。
爱因斯坦说E=MC2,C是光速,是一个常数,常数的平方当然也是一个常数。也就是说能量等于质量乘一个系数。能量和质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很少的物质,在特定的情形下可以转化成巨大的能量,于是地球上就出现了原子弹。但E=MC2到底是什么?我没有读懂,头脑中还是一片混乱。
英国有位残疾人叫斯蒂芬•霍金,他的回答十分直截了当,没有隐语,也没有暗示。“宇宙是大爆炸形成的,时间是150亿年前。大爆炸后,就有了时间和空间。大爆炸初的十分之一秒,宇宙密度比水大3000万倍,温度是300亿度。14秒后,温度是30亿度,第一个氘原子核形成了。34分钟后,用了70万年时间,电子能附在原子核上形成了原子。在过去150亿年的大部分岁月里,质子、中子和电子结合形成了恒星。”科学家的语言总是这样精确和肯定,时间可以精确到十分之一秒。但为什么会大爆炸?没有这个起点的世界是没有时间和空间的吗?如果我们回到没有时间和空间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这样的世界存在吗?是不是没有物质存在而只是以一种状态形式(爱、恨、嫉妒等)存在?
为了“世界本来是什么?”这个命题,我接触了我能接触到的宗教、艺术。但困惑我的问题还是没有答案,有时甚至到了吃不好饭、睡不好觉的地步。在一次聚会上崔健说:“我是没有宗教信仰的有神论者时”,我回答说:“我是有一切宗教信仰的无神论者。”也就是我在所有宗教中寻找答案,他们都有自己的一套。
今年,上海要举办“上海双年展”,主题是“都市营造”,也请了我去参加他们的研讨会,好在还不是拉赞助,今天中国拉赞助太可怕了。晚上在上海新天地,和几个朋友在一家酒吧里聊天,我对舒可文说出我的困惑。舒可文告诉我,有位哲学家叫维特根斯坦,他最大的贡献就是“哲学终止”,他最著名的著作是《逻辑哲学论》最后的一句话、也是结论性的一句话是“想不明白的问题就不要去想!”。人无法彻底了解宇宙是因为人和宇宙都存在于同一个逻辑中,就象人不能看到自己的眼球一样,通过镜子看到的眼球,也只是眼球的投影,是一个假象。人也是不能揪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面的。
想不明白的问题就不要去想!
舒可文还告诉我,他们单位有个司机看到他们整天在忙,总是用一句话表达:“瞎耽误工夫!”
我坐上汽车去飞机场,就要离开上海了,“想不明白的问题就不要去想!”、“瞎耽误工夫!”,是这两句话提醒了我。
但我再看世界上一切事情,从此多了一份敬畏,山外有山、楼外有楼,永远有无法认识的未知领域。对人、对市场、对情感、对艺术、对未来,我都怀着一颗敬畏的心面对。天慢慢暗下来,大上海商业广告的霓虹灯亮起来了,一句句的豪言壮语的广告词在我眼前掠过。其中一句房地产广告词留我记忆中“后现代的豪宅”。
一个多月也再没有那种不能自拔、苦思冥想了。
象得了一场病,得了一场呓症一样。醒来了!让维特根斯坦和那个司机的话一刀斩断了“恶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