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与住宅

标签:
新西兰房地产 |
分类: 痕迹(淘淘乐.看东西.育儿.厨房 |
大头妈的心情
自然与住宅
周六上午先去我们常去的一家河边小咖啡馆喝咖啡,然后就去看房子。其实看房子是我的建议,这些年来奥克兰附近原先的农庄土地都开发了作为密集型民用住宅区,奥克兰每个区都有,我在东区,所以就看东区附近新建住宅群。最近不少新房子冒出来,去看看新建的房屋也可以了解最新流行的建筑样式。
我们这次看了五栋房子,一栋是三年新的房子,这栋房子我在房地产信息上看过,当时我一看窗帘就知道只是我们华人的房子,因为实在太有中国特色了,这次去看,果不其然。这个房子先不说,我们主要说其中的四栋房子。
这四栋房子都不在一个开发区,当时也相隔不算远。当时找到这里的时候我们都非常吃惊,因为实在没有想到,现在开发的程度已经那么深了,因为这里在十几年前还都是农庄,还有成片的牛羊,那时候开车到这里都要很小心的,因为路不算宽,但是车速很快,路上经常会出现野兔子,还有刺猬和扫尾袋貂,稍不留神就会碾到它们。我们有一个台湾朋友的家就这里,很大的一个农场,而现在,这里已经不复存在,变成了成片的拥挤的住宅群。
我们想看的房子是六房以上的大宅,开始的时候并没有想到这样的大宅居然也塞在这样拥挤的地方。土地面积都只有三百多到四百,居然可以盖300平方米以上的房子,所以能够留的空地极为有限,花园是不要想了,代替的Deck和碎石子铺的小平台。树是更不要想了,只能种点有限的花,有的房子甚至连草坪都没有。这样的花园好处处是不用打理,但是也没有什么美景可言了。
当然这次看房花园不是我们要看的,我们主要看房子本身,室内的格局安排。
四栋房子中有两栋是六房的,两栋是七房的,我原先以为六房七房是给大户人家准备的,没有想到这样的房子都有两房到三房是拿出来分租的,也就是说在同一个楼里,可以分租出去,考虑到了通过分租来减轻房贷的压力。相对独立又可以互相联系,这个设计还是符合很多买房者的想法的,比较这样的一栋房子都在130万到150万纽币左右,不通过贷款很难一下子拿出那么多钱的。
另外几乎所有的房子都做了两个厨房,一个是开放性的,一个是在小房间里的,这很显然是考虑到亚洲人的烹饪习惯,不会把油烟或者咖喱味道熏得满屋子都是。看出了吧,这里的房子大部分都是亚洲人居住。
另外每栋房子都有两个到三个附设卫生间和浴室的卧室,通常整个楼卫生间和浴室都有四个以上。也方便了多人居住。
第一栋房子我们都有点感觉,设计比较有意思,有台阶通往餐厅和厨房,豁然开朗,而楼上的巨大衣帽间最让我满意了,我当时第一个念头就是我的那些破烂有地方摆了。
第二栋房子让人最不满意的是昏暗的一楼,窗外就是高高的堆土墙,用大木头挡住的,光线非常不好。
第三栋房子其实我已经想不起来了。只是记得这条路特别拥挤,对面的房子全部都是单车库,所以很多车都只能停在路上,而路又很窄。感觉特别不好,太拥挤了。
第四栋是房地产经纪人打电话来邀请我们去看的。同样建筑面积三百多,但是土地面积只有四百。房子质量不错,建筑商用的都是德国电器,建材也不错。进门的挑高玄关不错。
这些房子再多看几个估计都会混在一起,我们才看了五栋,其中就有一栋都想不起来是什么样的了。为什么?因为大同小异。好像都是一张设计图出来的,还的确是有这样的例子的,我们看的第二栋昏暗的楼房,隔壁连续几栋都长得一模一样。
总之,不能说完全一张设计图,但是可以肯定,设计师就那么几个。一个设计师的图纸可以提供给很多建筑商来使用。
多快好省就体现在这里吧。但是也不便宜啊。
忽然想,住这样的房子,我的猫在哪里玩,我的狗在哪里上厕所?
在去看最后一栋房子的路上,我们看到一只野鸭子孤独在走在马路上,心里非常不好受。因为这里之前就是它的家,而现在已经不是了。它们不断被迫迁徙,有的就走着走着就不见了。
人类要生存,要居住,就要向自然索要土地,而土地上的它们就得离乡背井,跟它们一样的其他小动物呢,有时候想想真是心情沉重。
忽然想到一句话,保护自然最好的方式,就是远离自然。只要人类不进驻的地方,自然就好会起来,而它们就是自然之子。
我现在特别赞同奥克兰市政厅不再开发土地资源,而是挖掘现有的住宅资源,最起码,我们不会侵蚀更多的自然。
从建筑开发区回到我们居住的地区,就会发现我们可以顺畅呼吸了,有树,有花,有生气了。
但是不管怎么说,一栋房一个花园的英国人的梦想住宅必定会越来越少了,谁能坚守,谁就是赢家。
奥克兰的超级豪宅没有一个是新房子,这就说明一个问题,人们依然在欣赏大地上的大房子:有树,有花,有鸟,有风景,有一个适当的自然空间。
这就是生存和生活的区别。
我这里所有拍的照片都经过了房地产经纪人的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