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底蕴和死亡

标签:
复旦琼瑶 |
分类: 大头妈的心情 |
大头妈的心情
关于底蕴和死亡
关于底蕴
前几天看一段视频,一个复旦大学退学的学生写文说复旦大学从老师到教材都乏善可陈,老师忙着写论文评职称,学生不去上课照样可以拿好成绩,总之对复旦非常失望。本来这是一个年轻学生的自我感觉,他怎么想就怎么说,但是那个复旦教授的表现就不敢恭维了,拍桌子瞪眼睛,数次打断这个学生的发言,太没有涵养了!相比之下,那个学生不紧不慢的陈述已经在气度上胜了这个教授。我先不说这个学生对复旦的评价是否正确,但是从这个复旦教授的表现上,我已经可以判断,这个学生的言论绝无夸张。
这个复旦教授有知识但是没有智慧更没有涵养,缺乏一个名牌大学教授应该有的气度,那就是,你首先需要倾听,然后逐条有条有理的表达你的观点,而不是在公堂上大喊大叫如同泼男,
以势压人完全是文革的那一套。
黄老爸说,这个学生说的也没有错,但是逻辑表达得不严密,给那个泼皮教授钻了空子。他认为
在复旦接触过的老一代教授还是比较有涵养的,但是中青年教师狂妄的不少。越有学问的越谦虚,越没有学问的越狂妄。
现在大学早就不是三十年代的大学了,已经没有了大学应该有的底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这是凝聚在中国知识分子精髓里的底蕴。试问,现在还有多少中青年教授专家可以拍着胸膛说自己做到了?那些毕业出来的学生有几个能牢记母校的精神?
不过在大的社会环境下,能够甘于清贫做学问的知识分子少之又少了。
校训挂在墙上,底蕴已经远离。
问多,思少。大忌。
关于死亡
昨天新西兰的一条消息。奥克兰大学的一位年仅20岁的女大学生,在她生日的那天,忽然感觉头疼,不舒服,于是取消了生日聚会。本来以为就是头疼不舒服,后来严重到必须立刻送医院的地步。结果到医院一检查,她有与生俱来的脑部血管问题,现在已经堵塞,造成脑部出血,陷入深度昏迷,已经无法手术抢救了。医生问家人,是否拔掉管子?家人同意了,并且把她身上的六个器官都捐给了六个急需器官移植的病人。
家人说:虽然孩子不在了,但是她的生命的一部分还活在六个人的身上。如果这六个人以后愿意让我们看看他们,我们会非常高兴,就好像看到孩子依然在我们身边一样。
非常感动。
琼瑶最近也写了遗言,要求在生命结束的前夕,不要抢救,不插管子,不送加护病房,要优雅的死去……。琼瑶绝美了一辈子,她写出这样的遗言我一点都不奇怪。
人生来就是奔着死亡而去的,能够把死亡看淡的,也一定能把活着过得精彩。
那个奥克兰大学的女学生,虽然只活了二十年,但是谁能否认,她已经离开了呢?她活在那六个接受她器官的陌生人的身体里,也活在博爱的精神里;
而琼瑶,79岁,从《窗外》看尽人间悲欢离合,但是依然在自己的心里,选择了绝美,并为之努力了一辈子。如果她真的有一天离开了,我相信,她也依然活着,因为绝美,永不死亡。
这样的死亡,才是优雅的死亡。
前一篇:女性膀胱炎尿路感染的福音
后一篇:周五要拍的东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