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痕迹(淘淘乐.看东西.育儿.厨房 |
南半球上吃“东”“西”(中)
广东人的烧腊店
在新西兰开中餐馆的很多只靠一两件拿手的食物,比如那家广东人开的烧腊店,就是烧鸭烧鸡外加烧肉,每次去都是吃这三样。也奇怪,就这三样吃的人还不少,可见咱中国同胞“饥饿”到了什么地步。
和国内一样,烧鸭烧鸡是挂在窗口的,点的时候就拿下来剁给你看,当然你会只听到声音看不到具体过程的。如果你外买一只烧鸡,你看到的是一只,但当你回到家打开大大的餐盒时,会发现你可能根本凑不齐一只。同样,你外买一只烧鸭,给你看到的是一只,等切切剁剁再装到大餐盒再交到你手里的时候,你会觉得轻飘飘的,当然,到家再清点,你会发现你的烧鸭是独脚兽。我又好象回到了国内。
所以,要不然就干脆不劳他大驾自己回去剁,要不然就别点整只半只的,就来个“双拼”现场吃,就在盘里一目了然。
我们去吃的时候,一般都会每人点一份“双拼”配饭:一份烧鸡烧鸭双拼;一份烧鸭烧肉双拼;一份烧鸡烧肉双拼。每份还有不多不少三条青菜,这“双拼”端上来的时候真好看:烧鸭是暗褐色的;烧鸡是暗黄色的;烧肉是暗红色的再加上绿绿的青菜白白的米饭,空空的胃都要痉挛了。这广东人的三件烧烤味道还真不错,咸甜适度肉嫩皮脆还耐嚼。每次我们吃完,盘子都可以不用洗了。
不仅我们这样,回头看看其他吃客个个都这个德性。在这里没有人会浪费自己花钱买的食物,吃剩下的几根菜也会打包带回去当晚餐。想想国内时候的大手大脚真真感到惭愧啊。
烧烤三件虽然好吃,估计总是去吃也会变得没有那么好吃的,好在大家都是隔个很长时间才再度光临,上次的味道基本上都忘记得差不多了,一切又重新开始:烧鸭是暗褐色的;烧鸡是暗黄色的;烧肉是暗红色的再加上绿绿的青菜白白的米饭,空空的胃又要痉挛了。所以广东人的烧腊店可以继续开下去。
马来西亚炒米粉
我至今都不明白“沙嗲”是什么东东,但这并不影响我对马来西亚饭的兴趣。可能是从小就在福建长大的关系,对闽南的食品总是情有独衷,比如海鲜啦线面啦米粉啦,说到米粉,那真是百吃不厌的。离开福建这么多年,经常想念的就是它。那裹着浓浓的海鲜味道的,雪白雪白的,弹性十足的米粉,再配上绿色的葱花红色的大虾,光看不吃都是好享受。
本来以为不到福建就永远吃不到米粉了,谁知道到新西兰之后,我吃到了,这就是和福建米粉不相上下的马来西亚炒米粉。
这家马来西亚餐厅开在一个并不起眼的角落,但去吃的人却不少,估计多是和我有同样米粉情结的人。本来那一天是选择去中餐馆的,可看到那家中餐馆大红灯笼高高挂就感觉到价钱肯定不便宜——很多时候吃东西是凭直觉的。于是转眼就看到了缩在角落里的马来西亚餐厅,两个大大的“沙嗲”,很可爱的样子,嗲嗲的,味道肯定不错。进去看菜单,意外地发现了“米粉”这两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肯定没有闪闪的啦,是我的眼睛在闪闪。“就是它,我要炒米粉!”我先生坚决不吃,因为他曾经被我煽呼着吃过我同学从福建寄来的米粉,结果吃得直冒酸水。他选择吃牛肉炒面——看出来了吧,他是面条大王。我儿子早就归附我了,也是米粉的捍卫者。好了,我的米粉上来了,真是我梦里的样子:一股浓浓的海鲜香扑鼻而来,再看:在红红的大虾、绿绿的芫荽、黑黑的香菰、黄黄的蛋丝的下面,就是那雪白粉嫩的米粉!赶快提起筷子往嘴里送,哇,根根米粉都沁着浓浓的海鲜味,既嫩又有弹性,好象每根米粉都跳跃着往嘴里跑。这就是我最爱的福建味道啊。可是我先生很没有意思,他竟然说:“米粉吃得真无聊。”对这种不懂美食的人就应该采取绝他食的办法。
但不管怎么说,我在新西兰的马来西亚餐厅吃到了福建的味道,这就很有意思了,不是吗?
不饱不归韩国饭
在新西兰有许多韩国人开的餐馆,他们不仅生产本国食品还生产日本食品,比如大多数的日本料理店都是韩国人开的。我想,如果这里不是中国人也开了很多中餐馆的话,他们连中国食品都敢造。反正在新西兰人眼里,东方人长得全一样,说的话都铿锵有力,用的全是筷子。
但话又说回来,韩国人做的韩国菜的确很有特点。首先是4小碟免费的开胃菜:黑色的海带结、红色的泡菜、白色的萝卜和黄色的土豆条,都是腌渍过的。我最爱吃其中的三种:海带结、泡菜和萝卜,海带结咸酸微辣;泡菜酸辣开胃;萝卜清脆爽口,我总是不等正餐上来就把这三样干掉了。土豆条好象味道差了点,不脆也不爽口,要是换上秸梗,那就会有四个小碟子底朝天了。不过,看你吃完了,那个女侍应会马上再端出来,供你继续开胃。看上去他们好象吃了亏,其实一点也不亏,很多人就是冲他们这开胃菜来的,开完胃了,还不是正餐接着上?赚的还是店家。
好了,开完胃了,我们点的正餐隆重登场——我先生的铁板烧牛肉面、我的海鲜什锦饭、我儿子的石锅饭。铁板烧牛肉面,端上来的是一块沉甸甸的滚烫的厚铁板,上面放着牛肉片、大葱和一团面条,牛肉在铁板上吱吱地响,用铁筷子翻一翻就差不多熟了,然后把面条拌上去,得,一份香香辣辣的铁板烧牛肉面就成了。我的海鲜什锦饭是五彩缤纷的,有白色的鱿鱼红色的虾,绿色的香菜黑色的紫菜,吃到嘴里香到心里。更可爱的是我儿子的那份石锅饭,那真是石头做的锅,厚重而巨大,形状就好象小和尚化缘的家伙。那锅是烧过的,所以放在里的东西都可以保温。现在来看看保温的都是什么内容吧,有一个打在饭上的鸡蛋,一撮紫菜几片牛肉几根胡萝卜和一团不知道什么做成的调料,吃的时候把鸡蛋搅开,让它包住每粒米饭,然后把其他内容和调料一起拌匀,好了,热腾腾的石锅饭就在自己动手中诞生了。味道怎么样?不用说,反正我儿子吃得头都不抬。
韩国饭的特点是味道浓鲜,有点四川菜的风格,只是缺了麻味而已。另外,韩国饭分量足够,都是大锅大盘,吃到撑为止。难怪要开胃菜,就是为了先开了胃,然后再放开肚皮吃。很有韩国人的性格是不是?
秀色可餐日本菜
因为教一个朋友的儿子学日语,为了表示感谢也为了让她儿子有个现场学习的机会,她请我们到一家开在海边码头的日本餐馆去吃饭。
这家日本餐厅的名字很象是一个日本镰仓时期武士的名字,写得大而且有力,黑白分明,乍一看,还以为是日本的武馆。走进去看,又好象是服装和用品展览馆,墙上挂了几件日本和服,地上摆了几件日本工艺品,是很美丽但好象与吃没有什么关系,至少到此为止还没有引起食欲。在桌子旁坐定,来了个男侍应,捧上菜谱,日英文都有,就叫朋友的儿子用日语点菜,结果,那男侍应一脸茫然,我再说一遍,还是一脸茫然——我的日语还没有这么烂吧,赶紧换英语,好了, 男侍应松了一口气,我们也松了一口气。再问他,原来他根本就不是日本人,但他告诉我们老板和大厨都是日本人。
解决了国籍问题再看端上来的菜。有切成小块的撒西米——生鱼片,有甜不辣——炸大虾,还有煮豆腐炸鱼片炸烧串和凉拌生菜还有每人一碗味缯汤。好不好吃先不说,虽然每份都很少但摆设却很可爱。生鱼片是放在四方形的碟子上,红红黄黄白白排列整齐,旁边还有一小块绿色的芥末酱,有一种春天的感觉;炸大虾炸鱼片炸烧串是放在小竹篮里,每个大虾鱼片烧串下面还垫着一张白纸,既可以吸掉多余的油,又很配大虾鱼片烧串的颜色,拿回去挂在墙上绝对是超棒的立体工艺品;煮豆腐是放在小黑钵里,白色的豆腐配黑色的钵子,很有禅的味道;褐色的味缯汤放在白色的汤碗里,干干净净,雪国的气息就来了。川端康成就最爱这微发着酱香的清汤。
真是好看啊。我忘记了我还饿着肚子呢。
难怪日本人很少大胖子,都是看饱了。比起韩国菜来,日本料理就象着和服的歌舞伎;值得欣赏;而韩国菜就象系着大围裙的邻家大嫂,值得亲近。
要是让我选择,我想我还是跟邻家大嫂走——我还不想减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