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易经养生智慧: 源于《易经》的中医情胜疗法

(2009-09-12 21:14:23)
标签:

养生

《易经》

《黄帝内经》

范进

心理

饮食

情志

健康

分类: 转载分享

      

    易经养生智慧: <wbr>源于《易经》的中医情胜疗法

 

    中医的许多观点来源于易经,一直有“医易不分”的说法,中医的理论基础,如中医整体说、阴阳五行说、辨证施治说、藏象说、气血津液说、经络说、三因制宜说等,都以《易经》理论为基本。《易经》阴阳平衡观点对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黄帝内经》强调脏腑、阴阳、虚实的平衡是心理平衡的基础,如指出:“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肝气虚则恐,实则怒。”(《灵枢·本神》)又如:“勇士者……其心端直,其肝大以坚……怯士者……肝系缓,其胆不满而纵。”(《灵枢·论勇》),这就是突出心理与生理的统一。

 

    中医《黄帝内经》继承了《易经》儒家的观点,尤其高度重视社会心理因素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提出“脱营”、“失精”是典型的社会心理疾病,从而创造了著名的情胜疗法,为中医心身医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中医的以情胜情法,又叫情志制约法,也叫情绪收调法,其中又多用五行相胜法。中医用情胜疗法治疗心理疾病已有悠久的历史。

 

    “范进中举”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范进中了举人后,竞高兴得发了狂,根据中医的说法,这是“喜伤心”,治疗的办法是“恐胜喜”,最后请了范进最怕的老丈人来,一个巴掌就给打好了,这就是典型的中医的情志制约法。

 

    情胜疗法的道理何在呢?

 

    百病皆生于气。中医认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情绪生于五脏,心生喜、肝生怒、脾生思、肺生悲忧、肾生恐。就是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中医总结出悲伤制怒、惊恐制喜、愤怒制思、喜悦制忧、思虑制恐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

    

     养生关键是养心,这是樊正伦教授的至理名言,在他的代表性著作《养生的智慧》表达得非常清楚,顺四时,节饮食,理情志,慎医药,动手动脑不动心。

 

     更多的养生健康知识,点击了解详情。

     

      易经养生智慧: <wbr>源于《易经》的中医情胜疗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轻松谈健康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