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力认为,春季吃生姜有助于温阳。
生姜——饭不香,吃生姜
生姜,是中国人厨房中必备的调味、除腥之品。中医认为,生姜性味辛温,归肺、脾、胃经,属于辛温解表药,主要功效是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常用于风寒感冒、脾胃寒证、胃寒呕吐、肺寒咳嗽。生姜还有一定的解毒功效,常用于鱼、虾、蟹等食物中毒,以及生半夏、生南星等药物中毒。
吃饭不香,饭量减少时,吃上几片泡干姜,或者在菜里放上一点嫩姜,都能改善食欲,增加饭量,所以俗话说:“饭不香,吃生姜”。早在古代医书《名医别录》中,就已明确指出生姜能“开胃”和“止呕吐”。原来,生姜含有一种名叫姜辣素的成分,对口腔及胃肠有刺激作用,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强胃肠蠕动,减少肠内的异常发酵,排除消化道中积存的气体。
生姜能治疗风寒感冒,因为中医认为,生姜的性味辛温,辛能散风,温能祛寒;现代医学研究则证实,生姜能增强血液循环,促进发汗,使散热加快而退烧。
现代研究表明,生姜还具有一定的抗衰老功能。生姜中的姜辣素进入体内吸收消化后,能产生一种有抗衰老活性的抗氧化酶──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抑制体内脂质过氧化物和脂质褐色素──老年斑的产生,延缓衰老的出现。早在孔子时就已经认识到食用生姜具有抗衰老的功能,孔子四季食不离姜,但不多食,每次饭后食姜数片。在那个饱尝战祸、颠沛流离的时代,孔子却活了73岁,这和孔子重视食用生姜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民间“晨吃三片姜,赛过人参汤”之说,确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生姜小偏方
◆食物中毒,如吃鱼、虾、蟹中毒引起的腹痛、呕吐、下痢等,可用生姜、紫苏叶各10克水煎,加红糖适量,每日两次分服。
◆将生姜洗净后打烂,绞取其汁入药,有化痰、止呕的功效,主要用于恶心呕吐及咳嗽痰多等症。一般用量为3~10滴,冲服。
◆生姜皮有利尿消肿之功效,适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可配合冬瓜皮、桑白皮等同用。一般用量为2~3克。
◆慢性支气管炎,用生姜10克、白萝卜250克、红糖30克煎水服用;或将10克生姜捣碎,加适量蜂蜜,饭后用开水冲服。急性支气管炎,可服用姜糖苏叶饮。
◆头发突然脱落的斑秃病,可用鲜姜片外搽脱发部位,每日2~3次,连搽3~4周,可改善皮肤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毛发生长。
◆外感风寒,头痛发热,或淋雨,寒冷腹痛等,生姜30克切细,加红糖,以开水冲泡或煮沸,趁热饮后盖被卧床,出汗后愈(如加葱白效果更佳)。
另外,冻疮初起,将生姜汁加热熬成糊状,外涂患部,常有一定效果。
食用生姜注意事项
食用生姜也应注意以下几点:
出现口干、烦渴、咽痛、汗多等热证,而生姜属热性食物,不宜多吃。
阴虚火旺者,或患有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胃溃疡、胆囊炎、肾盂肾炎、糖尿病、痔疮,以及夏季好发疖疮、痱子等病人,生姜有助火伤阴之弊,不宜长期食用。
腐烂的生姜会产生一种毒性很强的有机物——黄樟素,它能使肝细胞变性,并会诱发癌症,烂姜不要吃。
相关阅读:
养生专家杨力谈立春时令最佳饮食(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