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六一节的感想:我们要让孩子接受“善良教育”

(2007-06-01 16:31:03)
标签:

六一

善良教育

善待动物

德国

菡月

儿童

生命教育

分类: 生命教育
    六一节的感想:我们要让孩子接受“善良教育”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首先祝儿童和家长们节日快乐!~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家长的希望。大家都希望孩子聪明、健康,能学习好,将来上个好大学,找份挣钱多的好工作。可是,我认为,让孩子有颗爱心也十分重要,更需要家长和学校进行培养。如果他没有爱心,不爱小动物,不爱自己的亲人,极端自私自利,残害生命,就会做出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有害的事情。如果是这样,他的知识越多,对社会的危害就越大,也越会使自己的亲人伤心和悔恨,到时候,会既害人又害己。
 
     我们要从小培养孩子有爱心,为人要善良,使他们有善待一切生命的意识。在这一方面,我国目前做得还很不够,我们有必要学习借鉴国外的方法。下面,我们就介绍一下德国的教育经验。
 
      《爱护小动物是德国幼童接受“善良教育”的第一课》
 
     在孩子刚刚学会走路时,不少德国家庭就特意为孩子喂养了小狗、小猫、小兔、小金鱼等小动物,并让孩子在亲自照料小动物的过程中,学会体贴入微地照顾弱小的生命。幼儿园往往也会饲养各种小动物,由孩子们轮流负责喂养,还要求孩子们注意观察小动物的成长、发育和游戏,有条件的还须做好“饲养记录”。孩子们正式入学后,他们的作文中常常会出现有关小动物的生动描绘,其中优秀的篇章会被教师推荐为范文在壁报发表。此外,利用自己积蓄的零用钱来“领养”动物园里的动物,或捐款拯救濒临灭绝动物也是德国小学生们热衷的活动。

  德国的中小学还普遍开展有关“善待生命”的讨论或作文比赛。一个13岁的男孩以充满爱怜的笔调,记录了他为一只小鸟医治创伤,后来又将其放归大自然的过程,文章荣获了该校“善待生命作文大赛”的第一名。相反,虐待小动物的孩子轻则须接受批评或训导,重则可能受到大人的惩罚,如果效果不明显,还可能被送去做心理治疗,因为这是比学习成绩滑坡更为重要的“品德问题”。

  德国人在这方面绝非小题大做——越来越多的德国人已有这样的共识:小时候以虐待动物为乐的孩子,长大了往往更具暴力倾向。(转自中国新闻网,作者:张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