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些书:读过的,和要读的。

(2009-01-17 13:56:19)
标签:

读书

文化

分类: 任性乱拍

一些书:读过的,和要读的。

第一次在网上书店找到《昆虫记》全卷的踪迹已经是一年前的事了,当时先是欣喜若狂,然笑容尚未收拢,就发现后面缀着“缺货登记”的字样。但09年大门一开,这套书就顺利入手,我把这件事视为2009年一定会幸福的象征。

一些书:读过的,和要读的。

《空谷幽兰》是一个美国人写的书,他用了数年时间在终南山、秦岭里寻找传说中中国的隐士。我是因为好奇才买这本书的,因为我向往一种隐居的生活,而且试图做一种体验,去那些陌生偏僻的小林场里,住些天数。可后来,我突然发现,我不像是隐居,而像是作秀,因为我的精神上远远没有真正意义的安静下来,我还是在乎旁人的眼光和议论,我还在乎当我不在的时候谁还牵挂着我,我什么都在乎,我隐不了。读了这个美国人写的书,我很失望,当然,不是对美国人失望,我敬畏他,他对中国文化的研究要胜过大多数中国人。我失望的是,这本书打破了我一度对“隐士”抱有的虚妄的幻想,认为他们会有些超能力,或者,道风仙骨。实际上,他们中有一部分人很窘迫,内心孤独。我失望的是,那种“窘迫”。

一些书:读过的,和要读的。

《圣经的故事》,圣!经!的!故!事!我应当这样读这几个字。在大学念书的时候,我给还在世的母亲买过这本书做她的生日礼物。母亲和父亲反复的阅读《圣经》和与《圣经》有关的大量书籍,他们俩还做笔记,他们做的笔记,我说出来会吓你一跳,足足有二十大本,都是厚厚的,密密麻麻的本子。我只读过《圣经》,再就是这本《圣经的故事》,房龙写的,他的笔触轻松诙谐,像男人抽烟一样,深吸一口,吐几个烟圈,那烟圈,就是被你接纳了的智慧。母亲在生命的最后一个月里,医院里已经不得不使用适量的杜冷丁和吗啡来为她止痛。有一天,我对跪卧在床上的母亲说,我给你读《圣经的故事》吧!我开始读,读了五六页,母亲说,不要读了,不要读了!

她从来没有像这样拒绝过与《圣经》有关的所有书籍!

一些书:读过的,和要读的。

读完了《不朽》,昆德拉在我心中,不朽了。

每个人心中都藏着一个诗的自己,郁葱的诗,唤醒了她。

一些书:读过的,和要读的。

我一定是幸运的,我的两位老师,马步升、李建荣,他们对我,是老师,是朋友,是父兄,这种油然亲近的感觉是难得的,但我拥有了。这俩人碰在一起的时候最有趣,一个涮一个,涮者和被涮者都是妙语如珠。我夹在里面审时度势,要么加入马方欺负李老师,要么加入李方欺负马老师,各有各的乐子。被欺负后的李老师,总是装出一副无可奈何的惨痛样子来,似乎是受到了严重的伤害。但马老师很难被欺负出惨状来,他肚子里的鬼点子多,总能找出对付场面的一个。

建荣老师的笔名叫剑云,有一回,他去了南京,用出外才用的陌生号码给远在兰州的马发短信:“几时回来?云。”马老师看的一头雾水……其实,剑云老师完全没有要戏弄老朋友的意思,他这个短信是正经八百的,意思是说,你什么时候回西峰开你的《青白盐》研讨会呢?但他懒的说这么明白,他自以为朋友马先生应当跟他心心相印,看见那个“云”,就知道是“剑云”。瞧,多么自以为是的人!

马老师总是不知不觉间就耍了酷。前段他西峰开完研讨会,又到了我这里,在长庆总校溜了一圈,并由总校一干领导陪同着上了趟周懒王山。后来,马老师就走了。再后来,有一次我去周懒王山去玩,碰见上次那导游姑娘,她好奇地问我,“上次,你们陪的贵宾,是不是侨胞?”我想来想去,没想出哪个像侨胞,她又问,“那就是台胞?”我又摇头。她还问,“就是戴着墨镜,穿得很休闲的那个人嘛!”哦,原来她说的就是马老师呀!

一些书:读过的,和要读的。

若你细心,便会发现这些书里有两本《小王子》,其实,我共有不同版本的四本《小王子》。我就是喜欢,没办法,每在书店见到不同版本的,总是忍不住要买。第一次读这本书,大约是小学五年级第一学期的假期里,林场学校里久不开放的图书馆突然开放了一回,并允许每位同学可借三到四本书在假期里看,我记得我借到的其中两本:《小王子》,《绿野仙踪》。读《小王子》的时候,已经随父母回到老家,坐在烫烫的土炕上,父母和几个叔父开着四轮拖拉机拉着奶奶和叔母们堂姐堂弟堂妹们去县城里看大戏,据说秦腔名角李爱琴来唱专场,在乡下人心目中,李爱琴是真正的大腕,再远再难也要去看一眼的,所以,奶奶就被她五个强壮的儿子护送着去了。那场大戏听说绝对是人山人海,挤死了人,更挤伤了不少人,戏唱完后光戏园子里的鞋就拉了十来架子车。但奶奶什么事都没有,因为她有五个儿子当保镖,只会他们挤到人,不会人挤到他们。就这样,偌大的一个庄院里,就剩下我一个人了。他们在戏园子里拥前挤后,我坐在土炕上读《小王子》,翻来覆去地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