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日记卓然郑晓红 |
分类: 生活随笔 |
午睡起来,窗外有风声、雷声,天地昏黄,要酝酿一场大雨的势头。原本打算继续在电脑上敲月亮滩洼系列的,但犹豫着是写一场爱情公案呢?还是写黑水塘里的昆虫们。于是拿出记录本在上面涂涂画画。儿子卓然看见了,摸着下巴提议,“要不你也给我找个新本子来吧,我们俩比赛写日记!”儿子这样主动地提议,我哪有迟疑的道理,赶紧找来几个本子,他挑了个中意的,我们俩在书桌上相对而坐,即刻各自进入状态。
儿子很快写下题目《我抓昆虫时经历的事》,他显然是成竹在胸了,不犹疑,不思索,不抬头,用力捏着自动铅笔,第一节指关节跟第二节关节形成有力的钝角,他只管刷刷地写下去。偶尔有不会写的字了,停下问我一声,脸上依然是严肃的表情,俨然是在状态中。
我凝视着他低头疾书的小样子,不觉恍惚。他身上究竟有多少我的影子?他挑选笔记本时精挑细选的神情,他握着笔时而锁眉时而凝神时而浅笑的样子,他对自然界一切生命天然地接纳和爱心,他不可救药的单纯和倔强……在儿子身上,似乎盖上了我的印章。我从来没有刻意引导过他,甚至本能地期望他不必在文字上有什么格外的偏爱。而且,我们对他兴趣盎然地观察昆虫这件事都心存疑虑。可不管怎样,遗传基因起了作用,后天的潜移默化起了作用。我的儿子,正在兴致勃勃地重复他母亲的偏好。
每一天,儿子都在有意无意地模仿着父母的言行。他的爸爸总喜欢在饭后睡前伸胳膊拧腰地摆一些搞笑的POSE逗我们乐,有一天,我和儿子在家无事,儿子百无聊赖地在客厅里“研究”身体语言,他摆出的各式动作,竟与他父亲如出一辙!我平时有涂画的习惯,手头的本子上要么是一段奇想,要么是某文的开头,或者临时想了几个奇巧的人物姓名,再要么就是随手画来的图案。儿子看见了,竟也学着样子照搬,美其名曰每日一记,记完还要画插图。
儿子就这样在模仿中成长。一切,都遵循着他自己的眼睛的轨迹。
我不打算要求他真的每日一记,也没打算用心去培养他对昆虫格外的爱好。我只知道,我和他在一起,我做我快乐的事,他做他快乐的事,这样即可。
比如现在,我们俩相对而坐,正在快乐地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