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怀揣星辰  真心问情

(2007-05-20 17:11:54)
分类: 漫笔品我
 

 

怀揣星辰  真心问情
 
——萧萧眉儿散文品读
 
/付兴奎
 
                 
  大约是在十个月前,一个热心的同事向我说起了一个叫博客的名词和一个叫萧萧眉儿的网络写手,不知是因为这位与我堪称忘年之交的朋友同事太执着,还是我和文学的情缘未从根本上了断,我很快就产生了走进博客结识文朋诗友们的迫切愿望。不几天,以我不久前出版过的诗集命名的个人博客日志“与清风对坐”诞生,博客的注册资料和图形版式都是我的同事帮我制作的,就连博客里的第一篇日志也是他从我的文档中复制后贴上去的,由于是新手上路,再加上不懂路数,我的博客就像路边的小草一样不被人注目,此前已经在博客注册的老朋友因忙于事务不在线上,偏偏我又是一个不甘冷落的主儿,没办法,我就胡乱的链接了一大串博友,并开始地毯式的阅读他们的日志。可慢慢的,我开始发现,除过我认识的几个朋友之外,很多博友的日志其实很一般,正在我渐渐对博客产生失望之情的时候,萧萧眉儿出现了,她自称是我学生的同学,并客气的称我老师,邀请我去她的园子“一地落红”里做客,说实话,有过十二年执教历史的我,曾经有过很多引以为荣的学生,虽然我在心里暗暗佩服他们,但表面上总是不免有点装大,可萧萧眉儿却大出我的意外,看着她随心所欲、信手而来的语言,细腻敏捷、俏丽优雅的文风,我师道的空壳很快就被击破了,用一句极通俗的话说,原来世间竟有如此这般的美文。更让我不可思意的是,这位杰出的才女确实是我执教过的学校里的学生。
                 
  通过浏览众多评论和跟贴,我慢慢了解到眉儿不仅是一个很出色的网络写手,还是几家网站的主持,在众博友之中,她不仅以出手快、作品多见长,而且质量优、品位高而著名。当时,我虽然不知道她就是我的同乡,但她笔下的一草一木,一情一景,让我感到非常的亲切和受用;她所描写的人物,仿佛刚刚和我擦肩而过,只不过他的音容笑貌不极眉儿笔下这么真切;她所叙述的事情,其实正在我的生活中发生,只不过她比我看的更清楚想的更深刻。其实,我知道,这一切都是因为我和众多的博友和读者一样,中了她语言的邪魔。
                 
  年轻稚嫩的她,因为曾经对自己的人生充满了太多的理想,因此,不论是在竞争激烈商海凶险的南方,还是在传统守旧生活慵懒的家乡,她单纯的个性注定要和冷酷的现实发生碰撞。在从北到南的路上,她用自己清澈的眼睛打量着周围浑浊的世界,繁荣背后的衰落,正义之下的邪恶,创造过程中的贪欲,挥霍的疯狂,生存的悲惨,该看见的她都看见了,不该看见的,她也看见了。她终于决定放弃在南方打拼创业的日子,潜心写一些反映现实暴露阴暗面的文章。无奈,在茫茫人海中,她的声音太小了,最初的呐喊,虽然她所有的文字都来自心灵的震撼,但几乎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她的理想又一次被现实所击碎,幸运的是在文化底蕴浑厚的六朝古都—西安,她有一个温馨的家,一个体贴她的丈夫和让她舒心的儿子。他们的爱给了她创作的动力和源泉,很快,她在亲人那里找到了灵感。她发现自己走了那么远,其实根还在生她养她的故乡的土地上,在亲友们的生活中。她把自己对故乡对亲人的爱全都写成了文字,于是就有了《抛往天堂的灰烬》,有了《镜子里的溪流》。她的散文以自我为立足点,沿着亲情这根主线向情感深处开掘,在她细声细气的讲述中,我们认识了她从未谋面的亲人和朋友。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眉儿散文之所以有如此摄人心魄的艺术魅力,首先来源于她对生活细腻的观察和敏感的思考,对生活的直觉和悟性,是她散文最突出的特点,她能透过任何一种现象,直达世界和生命的内心。她的散文不象我们惯唱喜欢的那种历史感、生命感厚重,沧桑感很强,意境开阔的文化散文,但绝对是内省倾向极强有着很强艺术实力的散文,敏感多思的她,始终以充满女性的柔和和温润,抚摸着纷繁的世界和多彩的人生,不管是无意落在肩头上的一枚叶子,还是一只穿过森林的蝎子,无论是与自己朝夕相处的丈夫,还是只见过一面的文友,她总能从熟悉和不熟悉的人物和话题中提炼出更高层次人生或人情意义,她在用一种用不自欺的理性精神进行着深刻的思考,然后通过这种思考来表现一种独到的生命意识和生存意识。“它是你心情好的时候温婉的情绪道具,当它的舞台应该落幕的时候,你用手指轻轻捏住它,在你柔嫩粉红的指尖里,它连恐惧和挣扎的权利都没有,就被你轻轻一拈、一弹,连血都不流(《与”兽性“有关的几个美丽片段》)。”这是她在读了法布尔的《昆虫记》之后,关于蚂蚁的一段描写,没有深刻的思考和高度的提炼,我们恐怕永远也看不到这样的语言。“童年的蜗居,是在后山那断石崖下的巨石下面,那里有一段平滑的石板,清晨是冰凉的,正午是烫热的,黄昏是温暖的,有时,我可以一整天坐在那里,看看头顶的天,拽拽身边的草,眺望一下山下那排石窑,石窑顶上没有炊烟,里面躺着终日流着鼻血的哥哥(《不能褪去的衣裳》)”。谁没有经历过这样的生活,可是谁写出过这样的语言。我可以无须夸张的说,她的每一篇散文,都是一次身体话语的情感实践,让人在记忆的反刍和亲情的怅惘中实现着精神的升华。
                 
  外物内化知著见微是她散文的又一特点。化物为心,化实为虚,通过文学的手段,实现对写作对象情感化心灵化艺术化,这是每一个文学写作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而眉儿在这方面的表现尤其突出。“它是只独钳的螃蟹,褐红色的背壳还有它残缺的腿爪都一再证明它一生的沧桑。但它的阅历没有让它变成一只顺渠溜缝、畏手畏脚的螃蟹。相反,它变的非常愤怒。我能感觉到它因为自己的威严受到凌辱的愤怒,因为自己一次次或侥幸或狼狈的从人类手中逃脱后无奈的愤怒,因为自己的大鏊无法战胜庞大的对手无法保护螃蟹家族的愤怒……我甚至能听到它骨节里咯吱作响声音,它随时都在准备战斗,用生命。”(《螃蟹两则》)。不管面对怎样的话题和素材,不管是在怎样的写作状态下,眉儿的总是用她近乎绝伦细节描写能力为我们提供着独特而奢侈的艺术享受,那怕是一只微不足道的螃蟹。因为这是因为她用在自己的身心精心过滤、用心沉淀的缘故。她以无比坦诚和真率的态度,描摹着自己的生活,实现着由外物向内情的转化。唯其如此,她的文字才这样的清醇和幽深,她的描写才这样的自然而神圣,她的文章才会实现物我交融,物我合一的境界。
                 
  鲜明的个性,十足的灵性,是眉儿作品最突出的风格,她的每一篇文章,性情超脱而达观,文字轻灵而鲜活,让人感受到宗教般的庄严与肃穆。这在她以庆阳文化人为背景,所写的人物序列《博友麻辣涮》中关于陈默、杨永康、李致博等人的描写最为突出。“我看见他的手指,骨节清晰,一指一个琴键,不按下,也不弹起,雕塑的冲撞,舞蹈的歌喉,油画的味道。我看见他的眉毛一根一根旺盛的生长起来,他的思想从这些细微但肆虐的毛孔里迸发出来,葱郁的跟他文字中四处弥漫的隐喻一样。我还能看见别的什么吗?他的形象跟他的文字一样纷繁庞杂,空气里散落的碎片根本无法拼合成一个完整的躯体,要么,他的身体原本就是破碎的?我们看见的完整的躯体是一个虚拟的假设?”(《杨永康笃定的朝圣人》)。这是她第一次见到的杨永康、,一个衣着和外貌随时都可能在人群中隐没的文友。但眉儿却让他在我们的视野里绽放出神圣的灵光,这不仅得益于她对杨永康外表、人品、创作风格和精神取向的感悟和思考,更得益于她以现实生活为土壤萌发出来的语言个性的重足和创造能力。她的每一篇散文从最原始的生活层出发,穿越情感层、性灵层,直达生命意识,体现出罕见的语言穿透能力,洋溢着一种先天很足的灵气,她无意追求深刻,但却清澈见底,她用轻巧而富有韵致的语言函盖了一切。
                 
  客观的说,作为一个年轻的散文作者,萧萧眉儿的文章并不是无可挑剔,除了那些描写亲情和动物的散文之外,她的部分散文显得有些随意,眉儿的写作已经在网络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她想竭力通过增加作品的数量和回帖求得读者和媒体的认可,不断增进与博友们之间的交流,匆忙之中,她的个别作品不免有填空之嫌。同时,她的散文的语言密度有余而思想容量相对单薄,写作空间略显狭小。当然,这既有作者个人的因素,也有网络散文本身的制约因素。但无论怎样,我也相信,通过与众多文友的交流和对自己作品的反思,一定会及时得到改观。写作毕竟是一种高要求的语言创造活动,它需要更高的艺术素养和生活积累。任何人难免都要经历这样一个从素材到思想的积累过程。我相信,机敏坦诚务实上进的眉儿不会让我们失望的。

                 

窦万儒 发表于  2006-10-16 17:31:11 IP:60.164.99.*
学习了一把!问好!
付依明 发表于  2006-10-16 22:24:35 IP:222.72.10.*
因为同姓付,我闯进了付兴奎老师的小院,知道了眉儿,才读到了那么多美文!经常串串门,挺好的!
刘兰生 发表于  2006-10-16 22:28:47 IP:218.64.197.*
学习了.
付老师的评论很精当啊!
匿名 发表于  2006-10-17 11:29:39 IP:220.162.108.*
很好,我又可以有好文章看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