僰人悬棺解读系列文章之一
(2010-10-19 16:12:27)
标签:
广河
僰人悬棺
麻塘坝
洛表镇
千古之谜
文化
|
分类:
旅行/探秘
|
我们知道地球上曾经有过僰人,是因为悬棺的存在。
僰人,一个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里生活了两千多年的古老而神秘的民族,四百多年前,因明朝官兵的剿杀而消失。现在,我们只能看见他们在坚硬的石灰岩上留下的难以计数的岩画和这些刀砍斧削般的绝壁上一具具沉重的棺木。这是一个把自己的历史写在悬崖上的民族。
从宜宾城乘车出发,沿南广河入长江的河口逆南广河而上,经3个钟头的车程,就来到位于南广河上游的洛表镇,这里就是著名的僰人悬棺的最主要集中地。南广河是宜宾市境内最大的长江支流,发源于云南威信,随即进入宜宾的珙县、高县、市区,从市区的南广镇注入长江。南广河岸边,就是著名的南丝绸古道,秦时叫“五尺道”,汉时叫“僰道”。南广河上游及其支流是僰人悬棺的分布地,河两岸的悬崖绝壁上不时会有悬棺或悬棺遗迹。而悬棺最集中的地方是洛表镇的麻塘坝和曹营乡南广河上游的苏麻湾(又名海棠坝)两地。
麻塘坝位于洛表镇西南2
.5公里,东临雄奇峻秀的龙泉山(又名何家岩),西倚挺拔壮丽的莲台山,南靠绿波翻滚的万亩林海——观宝山,三山成撮箕形,东西两山,山上有田有土,缓慢向中倾斜靠近,相距500米左右,突成两岩对峙,中间形成一狭长平坝,便是麻塘坝。麻塘坝南北长约5000米,东西宽约200-300米,沟谷交汇处可达300-500米,槽谷海拔520-600米,两侧陡崖顶海拔700-800米,相对高度100米到200米。螃蟹溪贯穿其中,由南向北注入南广河,水流时断时续。据《珙县志》载,螃蟹溪在清代河床宽阔,虽然“水不盈尺”,但尚可灌注农田。由于麻塘坝的石灰岩地貌,流水渗漏严重,螃蟹溪的流水像一道泉水了。东西两岩上,大约有22座断岩,岩高在60-110米之间,22座断岩上或有悬棺、或有悬棺遗址,或有岩画,构成20多处景点,留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珙县境内现存悬棺共295具,而麻塘坝一地就有228具,是世界上保存悬棺最多、最集中、最完好的地方,被誉为“悬棺之最”和“悬棺葬的天然博物馆”。如果从峭壁上密密麻麻的桩孔和棺木落下后所剩下的无数残桩看,早年这一带岩壁上的悬棺当以数千计。棺材周围有岩画22处共371幅,僰人洞穴古建筑多处。
由于这个民族消亡了四百多年,所以只留下了许多千古之谜。这些谜包括:这是哪一个民族的葬俗?这个民族是从哪里来的?他们为什么会消失?他们为什么要行悬棺葬?他们又是怎样将千斤重棺悬于几十甚至上百米高的悬崖的?这些谜中,有些经考证有了定论,有些至今仍然困扰着人们,有待进一步研究。今天,我们从悬棺随葬品中已经读不出多少这个民族的历史了,我们只能从一些历史典籍中,查找只言片语的记载,以求理清僰人的来龙去脉和其生存、发展、衰败、灭亡的历史,破译这些千古之谜。 (作者/黄华良)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